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籼改粳”助力贫困户脱贫

“籼改粳”助力贫困户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8-05-28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175
导读:手一挥,一把秧苗划过一道弧线,稳稳地立在了水田里。不过一顿饭的工夫,一方清水已被簇簇秧苗“染”上一片盎然的绿色。信阳市光...

手一挥,一把秧苗划过一道弧线,稳稳地立在了水田里。不过一顿饭的工夫,一方清水已被簇簇秧苗“染”上一片盎然的绿色。

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周湾村村民易本胜和乡亲们一起,播下了今年自家的第一块粳稻抛栽育秧田。

“这是周湾村第三年大面积种植粳稻了。虽然去年连续遭遇了高温、低温阴雨等恶劣天气,村里粳稻仍然增产,平均亩产接近700公斤,比种籼稻每亩高150~300公斤。”省科技厅派驻周湾村第一书记李明凤告诉记者,豫南“籼改粳”是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项目,目前已成为当地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手段,每年覆盖贫困户73%以上。

“粳稻的口感明显好于籼稻,更受市场的欢迎。”退休后仍服务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宋世枝研究员,以前是信阳市农科院“籼改粳”工作主要负责人,一谈起“籼改粳”,他就打开了话匣子。

“实施‘籼改粳’,不仅是品种的更新和单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豫南稻米品质,同时优化了豫南耕作制度,改变豫南水稻耕作和生产方式。”宋世枝说,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起具有豫南地方特色的“籼改粳”技术体系,重点应用推广了自主研发的粳稻推迟播种技术、“泥质法”育、抛秧技术和水稻两段栽培技术三项核心技术。

“粳稻市场价每公斤要高出籼稻0.15--0.5元,产量和价格两部分叠加每亩效益可以提高600--800元。通过应用抛秧技术和两段栽培技术,每亩节约人工插秧成本200元以上,节约氮素化肥约40元……”李明凤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综合估算每亩相当于增收了800--1000元。

据河南省科技厅农村处的同志介绍,在信阳地区,“籼改粳”生产面积有180余万亩,帮助大约10万贫困农民增收。

一路徐行,我们来到了位于光山县白雀镇的张寨村,这里是河南省法人科技特派员服务村。

“张寨村有1100余亩稻田,由于八成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曾经有约七成的稻田撂荒。”村长叶保满介绍说,这里的科技特派员是信阳市农科院的科技人员,他们从解决当地水稻品质差、插秧难、劳动强度大入手,积极推动土地流转,首次将“籼改粳”及集成技术引进到该村示范推广。

“2016年,我们村利用撂荒稻田种植粳稻80余亩。试种成功后,去年就发展到300亩。今年,村民们都抢着种粳稻。”叶保满兴奋地说,“靠着‘籼改粳’,我们贫困户脱贫往前蹚了一大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