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滨州:“土专家”示范推广盐碱地改良技术

滨州:“土专家”示范推广盐碱地改良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8-09-01  浏览次数:156
导读:小麦亩产350多公斤!玉米亩产450多公斤!这是徐玉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徐玉军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家所在的无棣县柳堡镇崔家...

小麦亩产350多公斤!玉米亩产450多公斤!这是徐玉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徐玉军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家所在的无棣县柳堡镇崔家庄子村,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的北部沿海,这里因为海水倒灌,形成了大量的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很长一段时间里,村子周围全是成片的荒草地,有些严重的地方,连一棵草都长不出来,晴天白茫茫,下雨水汪汪。”徐玉军说,在改良之前,崔家庄子村村民只能种耐盐碱的棉花,放放牛羊,完全靠天吃饭。“平时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要说能种出黄澄澄的麦子来,那简直就是奢望。”

治理盐碱地最基本的规律,就是把地下水降到3米以下,土壤毛管水上不来了,盐碱地就能控制了。改良盐碱地的传统做法,就是平底挖沟或者高筑台田,用来排盐隔碱,降低地下水位,使盐碱不能往上返。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如果没有政府大幅度的补贴支撑,农民很难承担起成本的压力。

2013年,无棣县启动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先后建设了6100亩核心试验区,种植“小偃81”等耐盐碱小麦品种,并采用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免耕播种、多辊镇压等技术,实施管道灌溉、区别灌溉。

中国科学院参与了项目的试验过程,在其中还施用了自行研制的ETS微生物肥料。这种微生物肥料包含以ETS复合菌群为核心发酵菌群,使用100%天然海洋生物等多种土壤微生物所必需的腐殖质、矿物质为原料,用国际领先的现代微生物发酵工艺和最新土壤微生物恢复理论,经过多层次深度发酵精炼而成,能迅速激活土壤生命力,创建和恢复土壤的自然代谢机能。经过改良的试验田块土壤结构松散,一捻即碎,富含有机质,与普通盐碱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了技术上的支撑,徐玉军看到了希望。他在附近几个村庄流转了200多亩土地,计划种植小麦和玉米,啥时候播种、啥时候施肥、啥时候收获,都有专家上门指导。

逐渐地,徐玉军摸索出了一套土壤改良的好方法:多施用腐熟好的有机肥,并且要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内的氮磷钾含量测算施肥量;收获后要让秸秆还田,深耕深松,边种边养,种养结合。

徐玉军的这套土壤改良方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无棣县丰富的棉花秸秆资源和畜禽养殖的粪便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发酵处理,生产用于改良盐碱地和培肥土壤的有机肥;而且还有助于形成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盐碱地的全面改造和提升,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供样板。

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在徐玉军等一批改良能手的带动下,滨州土壤含盐量明显下降,轻度盐碱地面积由原来的22%增加到了78%。今年,崔家庄子村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350.9公斤,亩产超400公斤良田就有310亩;玉米预计平均亩产475公斤。而以前当地农户种植棉花,亩均纯收入仅为440元,棉改粮后,小麦、玉米合计亩均纯收入达1033元,每亩增收593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