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人大第一代表活动小组积极主动开展代表主题实践活动,以“聚力脱贫攻坚 全心服务群众”为出发点,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听群众心声,集群众呼声,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展现了人大代表的风采。
民生问题认真落实。2019年元月,第一代表小组在方岗村开展走访慰问困难户时发现,该村方岗桥始建上世纪70年代,13米长、4米宽,是方岗村5、6移民组90多户500多人的经济发展和安全出行的交通要道。同时,还担负着姜营村裴沟、杨庄两个组600多人和峪山大坡村500多人出行任务,每到洪水季节和雨雪冰冷天气,行人和车辆无法通行。群众的事无小事,在现场多次查看后,第一代表小组向区政府提出了《关于方岗桥年久失修需要重建》的议案,引起区领导的重视。区委书记杨兴铭、区长黄进等主要领导现场了解实情,要求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方岗桥新建工作,解决移民组群众心头之苦。区交通部门组织专人现场查看,专业人员科学设计,今年4月初,投资240万元,在老桥上游新建一座主桥腾空跨度40米,宽度7.5米,加上引桥全长90多米的方岗新桥,设计工期4个月,计划9月1日完工通车。70多岁的易名儒老人看着正在兴建的方岗桥感慨万千:“我们以后不会再为出行难发愁了,这得多谢人大代表们呀。”
贫困群众真心帮扶。如何让代表真正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第一代表小组采取“四查四看”,对各代表参与脱贫攻坚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即查签到看代表参与情况;查痕迹看代表入户情况;查记录看代表走访情况;查入户看代表解决问题情况。代表小组组织各位代表深入村组农户,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杜香军家住方岗村二组,家里4口人,杜本人已中风10多年,丧失劳动能力,妻子有语言障碍,全家人的日常开支靠几亩田地,无其他任何经济收入,家庭十分困难,前来参加代表小组活动的市人大代表、市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红,为其考上大学的女儿杜琴实施“金凤”工程进行帮扶,解决杜琴上大学的费用。今年以来,代表小组帮扶困难户40多户,解决各类问题60多件。
群众心声及时解决。第一代表小组在方岗村走访,了解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管护的情况后,向方岗村提出兴办村级爱心辅导站的建议。年初,方岗村支部书记、主任王长胜积极与村两委班子协商,确定由村退休教师陈典告,在方岗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全镇首家留守儿童爱心辅导站。今年暑假,40多名儿童圆了假期乐园梦。
方岗村孤寡老人刘树珍住在50年代土木结构的房屋里,坐在屋里能看天,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不下,屋里还在滴答,风稍大一点,便感觉房子摇摇欲坠,整天提心吊胆。刘树珍老人的情况,代表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代表们一方面与方岗村积极协调,把老人搬出来住进村委会;另一方面由代表樊淑功、王长胜向区、镇相关部门提出《关于方岗村刘树珍老人危房急需改造》的建议,城建等部门收到建议后,立即现场查看,村里请人施工,今年开年,刘树珍老人便住进了整洁安全的新房里。
扶贫政策精准惠民。第一代表小组要求各位代表深入基层开展脱贫攻坚行动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贫困户脱贫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心中有策。代表们把走访情况分类梳理,交相关部门进行办理。黄沟村二组村民邹明刚,现年44岁,家里5口人,本人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媳妇有病干不成活,母亲70多岁,两个小孩都在上小学。家庭十分困难,当时办了4个人低保。看到邹明刚家里情况,代表们想给邹明刚母亲也办上低保。可经大数据比对,因邹明刚的妹夫和妹妹在单位上班,交的有社会养老保险,其母亲不能享受低保。针对此情况,代表们积极想办法,在不违背政策的情况下,帮助邹明刚减轻负担,思来想去,代表们把邹明刚的妹夫和妹妹请了回来,向他们宣传扶贫政策,在代表沟通交流下,邹明刚妹夫和妹妹,自愿为母亲提供生活费用,减轻了邹明刚一家的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