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细柳镇小兆村收粮的日子。天刚放亮,就有七八辆收粮车开进了巷子,挨家挨户收麦。74岁的村民张文周早早地把自家3亩多地的小麦装袋、打捆、排放好,等待验收。
虽然已经年逾古稀,既不会用先进的种地机械,也扛不动重物,但老张仍不放弃种地,一是因为有情结;二是因为不费力。用他的话说:“在家坐着就能种庄稼,从种到收,所有的活儿,土地托管公司全包了。”
所谓土地托管,就是指在农民不放弃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由公司代为农民管理土地,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服务的“全托”和农户按需选择服务项目的“半托”两种服务。这种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不仅解决了对种地有些力不从心的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不用流转土地,依然达到了规模经营的效果,有效化解了小生产方式与发展现代农业之间的矛盾。
如今在长安区,有6000多农户正体验着土地托管带来的好处,涉及全区6个街道办30个村的5万多亩土地。由此衍生的“长安土地托管模式”正在全国100多个区县落地生根,不仅给众多愿意种田的农民增加了收益,更为我国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范本。
从后顾之忧的解决到增产增收的实现
长安的土地托管是从土地撂荒开始的。早在2005年,时任长安区斗门街道中丰店村村委书记的薛拓发现:由于粮价过低,村上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走上了打工之路,全村有近10%的土地出现了撂荒。看到良田荒弃,他产生了为撂荒土地代管的念头,想法一经提出,就受到众多村民的认同。2008年9月,以陕西长丰种业有限公司为依托,薛拓创办了陕西长丰现代农业托管有限公司,并同长安区的斗门、灵沼、细柳、马王、滦镇5个乡镇街办的15个村3800户农民签订了协议合同,对1.61万亩耕地实行土地托管。开始了土地托管的具体实践。
在专家的建议下,薛拓在公司的组成模式和职能上动了一番脑筋:公司下设1个由5名省内知名农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对托管粮田进行技术指导;建立了农机、农技、植保、水电4个专业服务队全程服务;在每个村筛选了30多名有威信、有技术、有能力的种田能手和土专家,招聘他们为土地托管员,对托管粮田实行良种、化肥、耕种、灌溉、防虫、除草、防病、收割、粮食收购“九统一”。
“从那年开始,每年农忙只回家半天。”在镇上卖了十几年服装的马王镇河头村李海阳、董亚娥夫妇家里有8亩地,在把土地托管给公司以后,只要打个电话,打药、除草、浇水的事情村里土地托管员就都给办了。
“土地托管实质上解决了两类农民的后顾之忧:一种是离乡不愿离土的外出打工者;另一种就是在乡却无力种田的留守农民(以老人和妇女居多)。”西安市农业局农经处处长张安平告诉记者,开始农民是半信半疑,只是觉得让你托管总比撂荒强,多少还能有点收成,可经过几年的实践,越来越多参与土地托管的农民发现:土地“托”与“不托”,效果大不一样。
据调查,近年来,陕西长丰现代农业托管公司托管下的粮田,连续5年获得丰收,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经长安区农技推广中心测产,2009年,长安土地托管1.61万亩粮田,亩产848公斤。比全区平均亩产增产166公斤,增产率24%,土地托管粮田比相邻未托管粮田连年平均亩产增加100公斤至150公斤,农民粮食增产亩均增收200至300元。中丰店村一马姓村民,5亩小麦未参加土地托管,面对旱情和病虫害应对无力,小麦亩产还不到300公斤。仅为本村土地托管小麦平均亩产的一半。
从让利于农的共赢到规模效益的提高
“开始的时候,公司是向农民收取托管费的,可后来发现:一是农民的意识上难以接受,自己挨家挨户收钱,成本又太大。”和农民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薛拓意识到:不让利于农民,土地托管就很难推广开来。如何既能让土地托管公司盈利又能使农民收益呢?
薛拓找到了一个公司持续盈利与农民利益保障的结合点:即以陕西长丰种业有限公司为依托,给接受托管的农民提供小麦良种,企业享受出厂价,农民享受批发价,托管公司从中赚取差价,而农民也能买到比市场价便宜的良种。
西安有突出贡献专家张宝贵在调研中发现,除了购买良种之外,土地托管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给农民都带来了实惠:由于批量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享受农资公司优惠价。由于连片耕种收管,专业队服务价格低于市场价10%以上,种粮成本价格亩均降低55元。由于精量播种,种子每亩降低3公斤以上。由于配方施肥,亩均减少化肥用量5公斤以上。由于统一除草、防虫、防病,规范使用农药,减少了农药的浪费和闲置。中丰店村在实行土地托管后,托管员统一安排灌溉,使用水泵量降低了5/6。全村灌溉一年降低修复水泵费用90%。电线、龙带的用量也降低了半数以上。
土地托管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规模效益的提高。中丰店村农机户张建平告诉记者,以前农忙时,拖拉机、收割机东奔西颠,把油都耗在路上,三五米窄的绺绺田(小地块),把油都耗在了地头上。土地托管后连片耕种收,农机耕种效率比以前提高四五成,农机收割效率提高三四成,仅油料成本就降低了三成左右,1年纯收入增加3000~5000元。
土地托管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候鸟型”现象十分普遍。土地托管后,由村里的托管员专业管理,一个人一般管理300~500亩,最高一人管理800亩。农户打个招呼就有人上门服务。粮食生产亩均1年减少3个工日,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一个工日按当地小工最少50元计算,可降低劳动力成本150元。
土地托管下农民种粮的收益也有了增加。在粮食收购阶段,土地托管公司还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上门收购农民的粮食,今年的粮价卖到了1.25元/斤,农民售粮积极踊跃。
不仅如此,土地托管也带来了托管农户整体收入的改观。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干部颜毓源在2010年~2012年,对长安区土地托管100户农民进行了跟踪调查,3年来,平均每户收入较土地托管前的人均4329元增加到了5396元,其中农业收入人均2087元,副业收入3309元,人均收入增幅达到了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