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贵州全面吹响春耕备耕集结号

贵州全面吹响春耕备耕集结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22-03-23  浏览次数:121
导读:春回大地,春江水暖。夹岸盛开的李花,让长江两岸百里如雪。重庆市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和他的同事,如平常一样,每天都要在长江上取水采样、检测水质……...

春回大地,春江水暖。夹岸盛开的李花,让长江两岸百里如雪。重庆市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和他的同事,如平常一样,每天都要在长江上取水采样、检测水质……

作为2021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魏嵬,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他是长期坚持在一线的“水医生”,和同事一道,16年来一直定期给巫山段长江水域及支流河水“体检”,足迹遍布全县16个监测断面、3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巫山是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站。作为一位巫山人,就要守护好身边的环境,让每一捧长江水回味甘甜……”这既是魏嵬的承诺,也是巫山全县人民的共同承诺。

做活水文章

近年来,巫山县委、县政府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长江大保护中,走出了一条绿色本底之路。

于是,在长江生态保护上,出现了一群被称为“水医生”“水警察”“水护士”的巫山人。

以魏嵬为代表的巫山“水医生”,将提升全域水质作为工作中心,扎实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长江干流巫山段水质保持稳定,其中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

“每天要出动15艘船只、30余人打捞漂浮物,每天打捞上来的漂浮物都是上百吨。”巫山县城管局分管清漂工作的叶东明告诉记者,在巫山长江干流和支流上,常年有一支被称为长江“水护士”和“美容师”的清漂队伍,他们每天都是早上7点上岗,下午5点半才收工,负责55公里长江干流和大溪河、大宁河、抱龙河等9条支流的漂浮物清理工作。

2020年1月1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开始实施。在这一计划的指引下,巫山县全面开展禁渔工作,全县退捕渔船325条,安置渔民650人;实施增殖放流,投放各种淡水鱼类5000万余尾,净化水质。如今,一湖碧水、两岸青山的大昌湖已成为三峡库区一处独特的美景。

作为“水警察”,在对长江流域水上执法上,巫山县投入资金600万元,建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安装远程热成像视频监控点20个、远程广播18只,设置6个重点水域路口监控视频卡点,配备无人机,实现全县重点水域全覆盖全天候远程监控;还建立了“149”管护网络:1个县级渔政大队,大昌、培石、高唐和大溪4个工作站,9个涉水乡镇监控点,实现了快速发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管护有效的渔政执法管理格局。

2016年至2019年,巫山县还关停拆除辖区港口非法码头24座、临时堆场7座,收回港口岸线4000余米,种植苗木10万余株,生态复绿土地110余亩,切实保护了长江生态环境,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念好“山”字经

长江三峡,红叶满山、李花似雪,宛如百里画廊。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巫山县,得益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绿水青山催生出各色“生态宝贝”:红叶带火三峡游,脆李长成“摇钱树”。每年秋冬季节,30万亩红叶遍布长江两岸,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自2007年开始,巫山县以红叶为媒,打造出了以“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为品牌的红叶旅游经济。经历了“告别三峡游”的营销效益阵痛之后,巫山红叶成了巫山生态旅游破冰力锤。如今,巫山红叶节已成功举办了15届,红叶成为三峡冬季旅游的响亮名片。

“以前村民们都将黄栌、乌桕这些红叶树砍了当柴烧。然而,随着首届三峡红叶节在巫山开幕,大家逐渐意识到保护红叶树的重要性,从砍树卖树转向看树护树。”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说,随着红叶旅游品牌效应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巫山人意识到要盯住红叶这一座“宝山”、守住长江这一江“绿水”、建造好巫山这个“生态门户”,才能让手中的这碗“旅游饭”更香。

近年来,巫山一直致力于发展红叶经济,助推旅游产业升级,提出立足“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旅游资源,打造山水融合、水陆并进、文旅融合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着力建设“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高品质国际康养度假区”“高峡平湖山水文化名城”,打好“三峡牌、文化牌、云雨牌、红叶牌、江城牌”,构建好“春有百花赏、夏有凉爽享、秋有红叶观、冬有冰雪玩”的“行到巫山风景正好”大旅游格局。

于是,一片红叶串起了一条覆盖全县的旅游生态链,红叶树成了“发财树”,全县近10万人吃上了“旅游饭”。2021年,该县旅游接待总人次年均增长17%,综合收益达421亿元。

除巫山红叶之外,巫山还立足“长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绿化行动,因地制宜,结合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科学布局“空间+纬度”生态保护措施,形成了低山带柑橘、中山带巫山脆李、高山带生态保护林的三带绿化效果。

如今,巫山种植柑橘面积20万亩,总产值5亿多元;巫山脆李种植面积30万亩,“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19.18亿元,总产值将突破16亿元;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21.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6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56%升至63%。

“近年来,巫山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手抓生态保护,坚决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一手抓生态利用,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红利。”曹邦兴告诉记者,在全县经济总量中,旅游经济占50%,特色效益农业占20%,绿色经济占经济体量的70%以上。

绘就富民图

满园春色关不住,两岸李花照碧水。2022年的春天,分外明媚多姿。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长江生态保护日益重视,并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巫山县由此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培育“生态宝贝”,让山水更美,帮农民致富。

曲尺乡柑园村“90后”村民彭斌望着雪白的李花一脸笑意: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2019年返乡创业,依靠经营脆李果树,全家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孙垒介绍,村民尝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甜头,纷纷回家发展种植脆李树,近两年返乡创业600多人次,种植脆李2000多亩,总产值2000多万元,脆李真正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巫山实践中,生态经济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巫山依托红叶、脆李、柑橘、中药材等‘生态宝贝’推动农旅、林旅融合发展。2021年,巫山旅游综合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35.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曹邦兴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孕育的“生态宝贝”铺就了巫山人的致富路,更绘成巫山绿水青山的《富春山居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