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粮油价格 » 底气不足 新麦收购市场量少价稳

底气不足 新麦收购市场量少价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8-13  来源:中华粮网   浏览次数:663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新陈小麦高位运行,面粉加工成本依旧较高,麸皮行情又表现平平;另一方面面粉市场整体消费仍偏淡,经销商备货热情不高,预计近期仍将维持平稳走势。

据了解,近日部分制粉企业已经使用新、陈麦混掺进行生产,但用量较少,陈麦的来源基本以拍卖小麦为主。

8月7日,国家小麦拍卖共投放499.92万吨,成交28.43万吨。其中河南临储0.46万吨全部流拍,托市麦投放361.81万吨,成交5.02万吨,均价2231元/吨;安徽市场投放137.65万吨,成交23.4万吨1,均价2281元/吨。

麦市供给维持充足,需求仍需等待回暖

从供给来看,虽然今年小麦在生长期及收获期受到病虫害及不良天气的影响,但整体来看仍属丰收之年。国内供应仍较充足,库存消费比基本处在高水平。

据中储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小麦稻谷玉米三大谷物的库存据估计约为1.5亿吨,库存消费比约为35%。以小麦库存最为多,约8千万吨,库存消费比70%。

从需求来看,由于托市企业已经大多停止收购,国储轮换收购也已基本接近尾声,后期的市场采购主体将会转向用粮企业。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大局的影响,市场的需求仍需要进一步的回暖,作为用粮企业不可能盲目的扩大采购库存。

对制粉企业来讲,近年来我国小麦粉加工企业急剧扩张,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相当突出。有市场人士预计,由于制粉行业产能扩大,竞争压力不断增长,利润摊薄,制粉企业开工回暖可能会推迟。笔者认为,虽然随着8月下旬后学校陆续开学,面粉销售将逐渐好转,企业开工率将会提高,加之新小麦后熟期已过,加工企业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部分小麦采购,但大量增加小麦库存的几率仍然不会大,小麦库存仍会保持在1到2个月的水平。

对饲料企业来讲,今年新麦上市之后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各地小麦价格持续高于玉米价格,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在经济上并不划算,预计小麦大量替代玉米用作饲料消费的情况后期仍不会出现。但今年各地均出现了不同数量的芽麦,不适合制粉使用,预计这些芽麦可能会流向饲料企业。

小麦进口预计增加,国内冲击料将有限

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从6月1日至7月11日,美国向中国销售和发货的数量在350万吨;中国近七周来已经购进近100万吨澳大利亚新麦;另外我国还购进法国软麦20万吨左右。目前已确认数量达450万吨,本年度小麦增加已成定局,海外相关机构预测2013/14年度中国进口数量达750—1000万吨。

国家相关部门最新预计,2013/14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量将达到650万吨,较上月的预测值上调150万吨,较2012/13年度高出360.5万吨。

由于国际小麦市场供应充裕,价格不断低走。目前国际小麦价格已经低于国内价格,小麦进口利润丰厚。9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68.3美元/吨,合人民币1657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302元/吨,比去年同期跌621元/吨。

8月6日,广东广州地区美国软红冬小麦对国产普通红小麦价差为-190元/吨,美国硬红冬小麦对国产优质小麦价差为-40元/吨。

我国小麦进口实行的是配额制度,近10年来小麦的进口配额一直保持在963.6万吨左右。有关专家预计综合配额和关税等因素,国内粮食进口商的进口数量应该不会超出配额。

退一步讲,即便如某些海外机构的预测,进口小麦数量占我国整个消费量的比重也就在6—10%,比例并不高。况且,据了解此批进口小麦多进入中储量的储备库存,短期内不会流通市场,所以对国内市场冲击的影响将有限,大多仍体现在心理的层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