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中国南旱北涝不会影响国际粮价

中国南旱北涝不会影响国际粮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8-17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357
导读:中国南旱北涝引发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的担忧。一些海外机构渲染中国将增加粮食进口并催动国际价格上涨。今年7月以来,中国南方地区...

中国南旱北涝引发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的担忧。一些海外机构渲染中国将增加粮食进口并催动国际价格上涨。

今年7月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农作物受旱面积约8000万亩,而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则遭遇洪涝灾害。

当前的洪涝灾害主要影响秋粮生产。秋粮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不过,中国今年遭遇旱涝灾害的耕地还只占总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共有18亿亩耕地。

骆店乡三桥村是湖北省今年遭遇严重干旱的一个村庄。50多岁的村支书吴秉江一点也不担心旱灾会严重影响全年收成。

“遭遇连续四年的干旱,我们更有生产经验了。”吴秉江带着村民,今年清明之后就开始蓄水,3个55千瓦的提水泵站可解决村里3000亩水稻的灌溉。

“只要再坚持一个星期,等到抽完穗子,今年秋粮稳产就没问题了。”吴秉江说。

正在旱区一线研究中晚稻受灾情况的湖北省农业厅水稻专家张似松说,根据目前抽验的数据分析,干旱对中稻晚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中晚稻整体形势向好,全年粮食产量应该仍处于稳增态势。

经灾情调度、实地查看、专家会商,四川省农业厅分析认为,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局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损失较重,但充沛的降雨对在田粮食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粮食增产基础依然牢固。

中国农业部预计今年早稻面积将增加110万亩,有望再获丰收。秋粮面积增加800多万亩,长势好于去年。

农业部部长韩长斌7月下旬在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表示,夏季粮油再获丰收,冬小麦“十连增”,秋粮长势较好。夏粮产量达2638亿斤,比上年增加39亿斤,创历史新高。

此前,中国保持了粮食“九连增”,产量正在冲击6亿吨的历史新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储备粮充足、市场供应充裕,这决定了南旱北涝不会对中国粮价造成明显影响。

中国粮网信息部分析也认为,南方干旱和高温可能让中国水稻减产400到500万吨,但对于总产量而言幅度不大,全年粮食增产大趋势不变。

随着南方地区早稻增产上市的预期影响,此前一直持续增势的进口大米在6月份出现下降。

据中国海关统计,6月中国大米进口量为16.3万吨,同比减少5万吨,减幅23.32%。而粮食出口呈现增势,1至6月中国大米出口量为27.9万吨,同比增加8.1万吨,增幅40.81%。

国际粮食市场丰产预期也逐步增强。美国农业部本周预估,全球玉米、大米、大豆、小麦产量今年将破纪录。伦敦国际谷物理事会预计,阿根廷、澳大利亚、欧洲、俄罗斯、美国等主要出口方的谷物库存量将增长40%。

尽管近来中国小麦加大进口,但在全球小麦主产区丰收的背景下,小麦出口国面临较大的出口竞争压力。

近一个月来,国际粮价不升反降已是事实。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2月份交割的小麦合约,9日收于6.4725美分每蒲式耳,为近一年新低;该合约近年来已下跌21.1%,与上年同期相比跌幅25.3%。而玉米合约也创下近三年来新低。

联合国粮农组织8日发表的报告显示,7月全球谷物价格指数为227.7点,环比下跌3.7%,同比下跌13%,其中玉米和小麦价格均有所下跌。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8月份供需报告助推农产品价格上调,放出相关农产品的产量减少、期末库存减少等信号,刺激包括部分粮食在内的农产品涨价。

美尔雅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黄蔚说,中国粮食库存水平很高,即使部分地区、个别品种出现短暂价格上涨,也不会演变为全国性的大幅上涨。

“今明两年如果不发生洲际影响的大面积自然灾害,全球粮食供应及价格波动将保持在正常范围。中国旱涝灾害尚不会撼动国际粮食安全。”黄蔚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