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模化为优势的多利农庄,国家给的农业补贴可占总投入的20%~30%。也就是说,稍具规模的有机农业企业每年获得的补贴总额可达几千万元。
当上海这座中国人口最高密度城市的郊区,出现专业的有机农场来生产干净而新鲜的蔬菜,毫无疑问,它有着不可估量的商业前景,但是这条有机之路并不平坦,至少目前看是这样。
7月19日,在上海开太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开太鱼公司”)位于金山区的实验基地内,坐在一张不大的会议桌旁,开太鱼公司董事长何文辉正在盘算着有机农业的市场容量,按照他的估算,上海市有着150亿元的有机蔬菜潜在市场销量。
与此同时,上海本地另一家有机农场多利农庄执行总裁江洪却正在担忧一个难题——有机食品的市场如何开拓。
两年前,原本从事鱼种研发和销售的开太鱼公司在距离上海金山区中心三四十公里的郊外圈下1200亩有机种植养殖基地,但至今基地仍处于休耕和修建之中。
而迄今为止已有2轮私募股权融资的多利农庄,目前俨然已是中国最大的有机农业公司。除了在浦东和崇明分别坐拥1750亩和162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多利农庄在黑龙江、宁夏、浙江等地还有十余个种植基地。
江洪对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多利农庄基本供求平衡,但随着快速扩张,明年有机蔬菜的产能将比今年放大3~4倍,所以扩大销售非常急迫。
另据本报记者调查,销售之外,从有机农产品的投资到种植,再至产品研发和推广,加之商业模式皆有可商榷之处,巨大潜在市场光环之下的这条有机之路并不好走。
“有机王国”的上亿造价
貌似与平常菜田并无二致的有机农场,其后造价惊人。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有机产品的国家标准(GB/T19630.1-2011),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上述标准亦规定:“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等。”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专家均表示,在上海能达到有机产品种植环境的地方很有限,这也是有机生产企业纷纷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建立基地的原因。
难逃土壤、空气和水污染的大环境下,如何建造一个尽量与世隔绝的“有机王国”是每个有机产品种植基地面临的挑战,也是最重磅的投资。
从陆家嘴上车,约摸一个小时便可到达浦东新区大团镇,多利农庄162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就在这里,就在上个月,这里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即将对每一位入园参观者收取门票。
由于是正午,在田间看不见有劳作的人影,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环节可以缺少。多利农庄的创始人张同贵介绍说,机械化使得灌溉、除虫已不需人工完成,但除草却更需要人手,因为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而目前,多利农庄的生产部,也即专门负责育苗、除草和采收的种植工人共100余人。按照多利农庄浦东基地的800多个大棚计算,平均1个工人需要照料约8个大棚的蔬菜培育。
空无人影外,在农庄内随处可见支起的白色塑料大棚,以及人工河道,而除了少数具备较强抗污染的蔬菜露天种植外,大部分蔬菜在大棚里生长。一些大棚内的温度,已高达50多摄氏度,高温可用来杀死害虫。
据张同贵介绍,多利农庄在浦东新区和崇明两大基地分别已投资2.5亿元和3亿元,何文辉则计划在金山基地投资1亿~2亿元,而在种植有机蔬菜之前,首先要让千亩土地休耕进行有机转化。
何文辉的方法是“一年旱休耕,种豆科植物让土壤长绿肥,一年水休耕,农田灌溉至50公分,让害虫成为水生动物的食物”。多利农庄则利用种植豆科治污和免耕等方式来实现。
而和土壤的有机化不同,防治空气污染无法一劳永逸。尽管多利农庄以大棚应对,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大棚并不能隔绝空气,而必须建立隔离带以防止污染空气的飘移。
在农田的灌溉水源上,为了改良河道储蓄天然雨水,多利农庄已投入6600万元,并修建人工湿地实现灌溉水过滤。而何文辉则计划在有机大棚附近修建一个容积2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上述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在企业认为基地的土壤、水和空气等各方面基本达到国家有机标准后,会向经过国家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报告。他表示,只有符合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标准的企业才能获得认证,而所有经过有机认证后的企业还必须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时间再进行2~3年的转换期以确保有机生产的稳定。
而在被认证后的几年过渡期内,基地的蔬菜生产要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进行,如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在过渡期内生产出的产品须标识“有机转换食品”,而非“有机食品”。
在建造有机王国的账本中,投入资金的位数不断地在增加。
两年期间,何文辉已在金山基地投入1700万元左右,目前谈及盈利还为时尚早。而多利农庄虽然在此前两轮融资中已获得共计4000万美元,但它依然在进行第三轮融资,并意图上市。
按照江洪的说法,巨额的投资下,有机蔬菜盈利率并不高。“多利农庄目前的盈利率大于20%。”他表示,随着每年会员规模的增加,单位会员的成本还会减少,利润率也会相应增加。
江洪进一步解释说,由于需要用人工除草取代化学农药等,种植有机蔬菜虽然价格比一般蔬菜高出一倍,但成本也高出近一倍,因此盈利率并不会比传统的蔬菜种植高多少。
为了加快盈利,多利农庄正在扩展蔬菜种植以外的业务。除了其浦东基地获批的国家AAA级农业旅游观光景区可以带来门票收入外,发展农业地产,比如建立乡村酒店、培训中心、餐饮店等以增加收入也是其正在考虑或规划的内容。
在多利农庄上海浦东基地,便有400元/位的自助火锅套餐,张同贵对本报记者表示,多利农庄在成都开发的种植基地中,有5%~10%的面积用作农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