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巢湖市烔炀镇:生态农业“筑”起绿色高地

巢湖市烔炀镇:生态农业“筑”起绿色高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9-09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326
导读:巢湖岸边,绿油油的百亩水稻田下,一千多只小鸭子快乐地跑来跑去。巢湖市烔炀镇农民鲍发根家的稻鸭共育工程,是合肥大力推进农业...

巢湖岸边,绿油油的百亩水稻田下,一千多只小鸭子快乐地跑来跑去。巢湖市烔炀镇农民鲍发根家的稻鸭共育工程,是合肥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功能多样的区域性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鸭子在稻田里捕食,不仅能刺激水稻生长发育,还能减轻病虫害,而且鸭粪能当肥料。”提起自家的稻鸭共育饲养模式,正在田里忙得不亦乐乎的鲍发根一脸得意:“真的好得不得了!”鲍发根种植了100亩水稻,并饲养了1500只鸭子,探索“稻鸭共育”发展新模式。“这样生产出的稻子和鸭子,都是自然生态的,不仅好卖,而且价格高,划算!”鲍发根说,他今年栽种的稻子、放养的鸭子,早就被人预订一空。

“种莲藕,年收入比种水稻翻了3倍还多。”王永义是庐江县白山镇的莲藕种植大户,在该镇金沈村承包着近2000亩藕塘。在以他领办的庐江县永义莲藕种植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的莲藕基地已近3500亩,可年产莲藕6000吨,年产值1755万元,年纯入可达385万元,可促进周边群众在基地内务工收入700余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合肥、南京、浙江、上海、北京等地。“以前,种水稻时污染物通过附近的白石天河排入巢湖,而如今藕塘成为一个天然的‘净化器’,使周边环境优美清新,前来休闲观光的市民络绎不绝。”王永义告诉记者。

近年来,合肥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规模高效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长丰的草莓、肥西的苗木花卉、肥东的农产品加工、庐江的稻米、巢湖的水产品、大圩的葡萄、三十岗的西瓜……如今,合肥农业已形成“一县(市)一特色、一村(乡、镇)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合肥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总数接近400个,其中,亿元专业村突破50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