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河南省洛阳市红薯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现场会在汝阳县内埠镇召开。“红薯‘一年双收’,每亩收益轻松过万,这技术真中!”参会代表汝阳县金涛红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许召说。
红薯作为洛阳的第二大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60万亩,占秋粮总面积约15%。其耐旱耐瘠的特性,在洛阳旱作生态农业与种植结构调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春旱延误栽苗、生长后期水肥供应不稳、病虫害威胁及商品薯率偏低等难题,长期制约着洛阳红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围绕红薯高产高效进行了大量试验。采用膜下早栽技术,创新红薯“一年双收”模式:即春薯定植从5月上旬提前至3月中旬,首茬于7月上中旬收获后,旋即定植第二茬,并于10月底至11月上旬完成收获,实现“双栽双收”。该模式集成了起垄种植、膜下滴灌与绿色防控等技术,构建起水肥药一体化精准管理系统。不仅有效化解了春旱导致的栽苗延误,保障了后期水肥稳定供给,更大幅降低了病虫害发生,显著提升了商品薯合格率。
今年,洛阳农技中心依托项目在汝阳县内埠镇设立百亩示范方。通过单膜覆盖,春薯栽苗期提前一个半月,3月中旬早栽的薯苗抢占7月上旬市场空档;5月上旬至6月下旬可多次剪苗出售;剪下的健壮薯苗为春薯及麦茬薯提供优质种苗,缓苗快、扎根稳,既节约成本又加速二茬生长周期,实现“一年双收”。现场测产结果显示,示范方首茬红薯平均亩产2000公斤,商品率达80%,按当前市价每公斤4元计算,亩产值约7000元;第二茬预计亩产超2000公斤,以每公斤2元计,产值逾3500元;加之5月剪苗销售每亩增收3000元,三项合计总产值高达13500元。扣除地租及各项投入3400元左右,示范田每亩纯收入突破万元。
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阮祥鸣说:红薯“一年双收”模式在洛阳的成功实践,不仅破解了传统种植瓶颈,更以科技赋能土地,为区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开辟了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