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宜宾市和巴中市恩阳区共建酿酒专用粮基地,连片的高粱把田野染成一片褐红,饱满的穗子压弯了茎秆,风一吹便涌起阵阵谷物清香。这片丰收景象的主角,正是来自川南宜宾的优质品种“宜糯红4号”,如今它在川北巴中恩阳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喜获丰收。
宜宾恩阳共建酿酒专用粮基地。
“以前的高粱,每斤最高才卖二块五。宜宾这个品种,三块八一斤还不愁卖!”旱谷社区支部书记冯平攥着一把刚收割的高粱,轻轻一捻,颗颗红粒便散了开来。“我们把这种宜宾红高粱叫作‘红粮’。”割穗、转运、晾晒……在临近社区的金包村种植片区,十几位村民正分工协作,田间地头一派丰收忙的景象。
宜宾帮扶工作队带领恩阳村民种上了高粱,为宜宾白酒产业提供优质原材料,实现双赢。
“过去种高粱全凭自己摸索,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咱们靠的是科学技术!”谈起丰收,正在筛拣高粱的村民杨希琼接过话头,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未停。“宜宾的农业专家每个月都来好几趟,从育秧到防虫,手把手地教,想‘偷懒’都没机会!你看今年这亩产,比去年足足高了近百斤,品质更是没得说!”
沉甸甸、红艳艳的“宜糯红4号”高粱进入丰收季节。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源于四川省对39个欠发达县域的托底性帮扶政策。宜宾与巴中恩阳的结对协作,精准聚焦川南白酒产业的雄厚优势与川北优质农业资源的天然契合点。在推动巴中市恩阳区与宜宾市南溪区缔结为友好城市的基础上,两地携手共建酿酒专用粮基地。
“恩阳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酿酒专用粮,而宜宾的白酒企业每年都需要大量优质原料,这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合作机遇。”宜宾帮扶工作队领队邱俊辉介绍,双方确定了“基地共建+订单种植+国企收储”的创新模式,由宜宾提供“宜糯红4号”良种和先进技术,恩阳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最终由南溪区的国有企业负责统一收购,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可靠的“种、产、销”产业链。“我们以明阳镇旱谷社区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成城村、金包村等周边村庄,规划了约5000亩的高粱种植面积。”
为确保农户“种得好、稳收益”,宜宾帮扶工作队不仅免费赠送优质种子,更组建了专门的结对共建专班,定期开展田间技术培训,还精心制作了“种植日历”,将施肥、打药等关键农事的时间节点标注得一清二楚。
“刚开始大家心里也没底,担心种出来卖不掉。”冯平回忆,去年试种时,双方就明确了保底收购价。“白纸黑字的协议给了大家‘定心丸’,村民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记者了解到,当下,首批逾3万斤恩阳产的高粱现已运抵宜宾,即将进入当地酒企的酿造车间。“这批高粱的淀粉含量高达72%,单宁比例达到1.8%,符合酿造高端白酒的原料标准。”收购方企业负责人指着检测报告称赞。
这种“订单种植”模式,不仅为恩阳农户带来了稳定可观的收入,也为宜宾白酒产业提供了优质可靠的原料保障,实现了优势互补、双向共赢。目送着一辆辆满载“红粮”的货车缓缓驶离,冯平用力地挥着手,信心满满地说:“今年积累了成功经验,明年咱们再扩大规模,收成一定会比今年更好!”
从点缀川北田野的“一片红”,到飘满川南酒坊的“一缕香”,从过去的零散种植到如今的订单农业……在这丰收的喜悦里,小小的高粱粒正蜕变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金粒”,让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被守护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