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政策溢价给国外农产品以可乘之机

政策溢价给国外农产品以可乘之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9-25  来源:期货日报  浏览次数:431
导读:越来越多的国外农产品进入 将削弱国产农产品的主导地位收储政策主导下的国内农产品价格弹性变小,逐年提高收购价格水平使得国内...
越来越多的国外农产品进入 将削弱国产农产品的主导地位

收储政策主导下的国内农产品价格弹性变小,逐年提高收购价格水平使得国内农产品价格底部不断抬升,与国外农产品的价差持续拉大。国外农产品则趁机涌入,并有吞噬国产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势头。

收储政策不仅使市场上可自由流通的国产农产品资源越来越少,其逐年提高收购价格水平还不断抬升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使得国产农产品对国外农产品存在着明显的政策溢价,而这恰好给国外农产品涌入国内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

根据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公布的数据,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油产品的进口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大豆进口量5838万吨,较上年增长11.2%,再创历史新高,同年我国大豆产量不足1500万吨。今年上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2750万吨,虽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市场普遍预计下半年进口量会增加。与此同时,大米、小麦、玉米、棉花、白糖等农产品的进口量也在大幅增长。

而这还不是进入国内市场的全部国外农产品。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外农产品通过走私等方式进入国内市场。

“国外农产品之所以大量流入国内市场,除一些品种上国内资源短缺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外农产品进口到国内的成本。”长期做农产品研究的王洪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一是有价格指导作用的收储价格逐年提高;二是虽然我国粮食等农产品持续多年丰收,储备量庞大,但市场真正可自由流通的资源并不多;三是即使国家定期抛售储备农产品,也是依据市场的供求形势定量顺价销售,而且质量差、出库速度慢。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产品贸易企业、下游消费企业更倾向于从国外采购价格低廉、质量又好的农产品,这就为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创造了机会。

在山东青岛做棉花进口代理的周治理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国棉花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就连棉花下游初级产品——棉纱的进口量也在增加,“其根本原因就是国内外市场棉花、棉纱的价差较大,从国外进口棉花、棉纱到国内市场销售的利润很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进口棉花成本较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低5000元/吨,进口小麦成本与国内同等质量小麦的市场价格相差150—200元/吨,进口白糖成本与国内白糖现货价格相差1000元/吨,从越南进口的大米成本与国内中档质量大米现货价格相差250元/吨。

随着国家逐年提高农产品收储价格,国内外农产品价差还将进一步拉大。如果收储政策不进行调整和完善,国产农产品的政策溢价不仅会削弱我国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而且还有可能把我国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拱手让给国外的农产品和农民。

更为重要的是,大量国外农产品的涌入将不断削弱国产农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最坏的结果,可能使一些农产品所在产业“沦陷”。我国大豆产业就是一个例证,目前,我国大豆市场已完全被国际粮商掌控,活跃在市场上的基本都是进口大豆。

如果产业丢了,依托这个产业而存在的期货市场也就失去了话语权,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将日益减弱。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