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豆价格宽幅波动,油菜籽价格窄幅起伏
随着我国油料进口量的逐年增加,油料市场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价格波动更加频繁,呈现长周期波动特征,2000年以来共经历了两次较为明显的价格起伏,大体上每四年形成一个价格峰值。
分品种看,大豆价格呈宽幅波动态势,涨跌幅度较大,国内外价格变化走势基本趋同,关联性很强;油菜籽价格窄幅波动,但国内价格波动程度要高于国外油菜籽价格波幅(见图4、图5)。
3.食糖价格高频周期波动,价格涨跌幅度加大
自1991年放开食糖市场以来,我国食糖市场运行很不平稳,价格大起大落,呈现很强的周期性。这主要是由糖料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以及食糖季节生产、全年消费,区域生产、全国销售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CSI国内食糖价格和南宁食糖价格看,2000年以来我国食糖价格总体上涨,经历了3次大幅上涨和2次深度下跌过程,波动的周期有所延长(见图6)。
我国棉油糖价格调控政策效果
目前除生产型调控政策外,棉油糖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府收储手段调节市场供需,稳定价格波动区间;二是通过进口调节手段稳定市场供给,冲减国际市场价格影响。
1.临时收储政策发挥了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杠杆效能,但调控效果存在漏损
棉花、食糖、大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总体上对稳定市场预期、平抑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有一些作用。棉花、食糖的进口依存度相对较低,国内价格变化主要受供给因素影响,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农民种植利益具有一定作用。
但是,由于棉花临时收储价过高,储备量过大,导致进口与库存大幅增长,棉纺企业生存困难,财政负担骤增。食糖收储的规模有限,收储和抛储时机把握不准,临时收储政策时常难以发挥作用,或对市场干预不当导致价格信息紊乱。大豆对外依存度很高,收储托市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大量进口所抵消,导致政策出现“漏损效应”。
2.临时收储政策改善了社会整体福利,调控收益分配总体偏向生产者
近年来,影响棉花、油料、食糖价格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但从长期看价格变化总体没有脱离供需关系的影响。临时收储作为一种直接的市场干预型政策,其产生的福利影响往往取决于供需市场结构,供给主导型价格变化与需求主导型价格变化的收储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别。
具体而言,棉花、食糖的进口依存度相对较低,尽管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影响,但国内价格变化主要受供给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天气因素导致的减产,因此收储政策的效应对保护农民种植利益存在积极影响;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产量变化不大,价格变化主要来源进口引发的供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收储政策对保护豆农利益的效果没有棉花和食糖好,而且大量进口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收储托市的效果。
3.滑准税减少了进口棉花对国内生产的冲击,但对平抑国内市场棉价波动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2005年我国开始对棉花进口实施滑准税。为了评估进口关税调节的效果,我们将滑准税实施作为虚拟变量引入,建立CCindex328价格指数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分析发现,滑准税的实施对国内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整体效果并不明显,但分阶段看,2005~2008年间,滑准税锚定了国内和国家市场棉花价格,确实对熨平国内市场棉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从2008年底到2009年,出现了一些新的诱发市场波动的因素,国内棉花价格又经历了一次较大幅度的下跌,此后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起大落。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涂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