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之后,以城带乡的条件更加成熟,在乡村升值、城乡融合的背景之下,“新三起来”成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的土地产出率、资产收益率、劳动生产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层面激发“三农”活力、推动“三农”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土地流转起来”:完善土地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通州区于家务乡
通州区于家务乡是北京市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人均土地2.29亩,确权土地约5.5万亩,过去土地流转分散而且效益低,2009年9月,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优化了全乡土地资源配置。据乡党委书记甄宇介绍,土地流转之后,包括农民上班收入,农民年均收入约有2万元,与前几年相比,流转之后增加了三四千块钱。
为了让农民更踏实地将自己的土地自觉自愿地流转起来,北京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本市2012年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等10项政策,建立了市区联动的“农地流转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通过政策的制定,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让农民吃一颗定心丸。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农民对土地需求和依赖程度等因素,北京市确定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在土地确权中采取了“确权确地”、“确权确利”和“确权确股”三种方式,结合土地确权做好流转工作。各区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有利于农户土地高效流转的政策措施,允许农户自行流转通过不同确权方式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据统计,截至到2012年末,北京市农村确权土地总面积共计462.3万亩,其中:确权确地264.9万亩、确权确利147.4万亩、确权确股49.9万亩,分别占到确权土地面积的57.3%、31.9%、10.8%。全市农地流转总面积为224.4万亩,占全市确权总面积的48.5%。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办证工作。积极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和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和农业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广现有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实施“腾笼换鸟”,促进集体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资产经营起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北店嘉园社区
曾经的昌平区北店村,撤村之后建立了北店嘉园社区,村集体通过“存量资产量化”的方式推行了改革,目前,北店嘉园社区居民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股份分红收入,二是工资性收入,三是部分住宅楼出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