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永登新华村镇银行近日的挂牌,标志着我国第1000家村镇银行诞生。自2007年问世以来,村镇银行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在发展速度、资本构成和服务重心方面呈现出三大变化。
2007年3月,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多家民营企业参与的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至2009年6月底,村镇银行突破100家。随后,银监会着手实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全国设立村镇银行1027家。
这意味着2011年就应该达到1000家。但由于村镇银行自身的特点,以及主发起行的相关要求,到2011年5月末仅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开业仅440家。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开始试点时,即实行资本放开和机构放开,允许民间资本参与新设村镇银行。但为权衡支农服务和控制风险的矛盾,监管层确立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制度。
2011年7月,银监会调整组建村镇银行的核准方式时,加强了村镇银行优质主发起行的遴选,以利于投资村镇银行的民间资本实现保值增值。去年5月,银监会放宽民间资本投资入股村镇银行比例,将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至15%。
今年以来,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方式更加引人关注。6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允许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通过相关制度安排,防范道德风险,防止风险外溢;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设村镇银行,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成立伊始,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即是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不过,一些村镇银行成立后大量存在“脱农”“脱小”现象:机构设在市区县城,业务停在县市而不下村镇,并出现“垒大户”情形。
“银监会督促村镇银行秉承‘立足县域、支农支小’服务理念,下沉服务重心,下伸机构网点,确立专业化微小社区银行发展方向,村镇银行支农支小力度正在持续加大。”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村镇银行是中小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已有4000多家企业股东和7000余名自然人股东投资村镇银行,民间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占比达70%。统计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农户贷款1228亿元,小企业贷款1598亿元,两者合计占各项贷款的89%。有关专家指出,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就是要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低、“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不充分的问题。“深耕三农、服务小微”既是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村镇银行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