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科技热点 » 种业基地变虫窝 南繁检疫靠眼看手摸

种业基地变虫窝 南繁检疫靠眼看手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3-25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427
导读: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业科技试验区,海南南繁有着农业科研加速器、种业安全避雷针等称誉。然而,由于育种规模的扩大和检疫力量的薄弱...
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业科技试验区,海南南繁有着农业科研“加速器”、种业安全“避雷针”等称誉。然而,由于育种规模的扩大和检疫力量的薄弱,南繁正经历着病虫害频发之困。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海南南繁作物联合检疫检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起人们对南繁的好奇和关注。

  一直以来,作为全国最大、最开放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科技试验区,南繁有着农业科研“加速器”、种业安全“避雷针”等称誉。

  然而,《通知》指出,近年来一些科研育种单位和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在海南岛开展农作物南繁过程中,私自带入未经检疫的种子,加大了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海南岛的风险,严重威胁南繁基地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对此,相关专家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检疫力量薄弱正在使昔日的种业基地变身“虫窝”,当务之急是要完善检疫机制,建设南繁核心保护区,并健全相应的配套机制,全国联动保护种业安全。

  虫害暴发风险增大

  “南繁对于我国种业发展以及粮食连年丰收功不可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在海南岛育种。他告诉记者,在国内种子生产受灾减产时,南繁可以补给种子缺口,保证生产育种需要。

  资料显示,50多年来,全国选育的农作物新品种中70%都经过南繁选育。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冠铭介绍说,每年来南繁进行育种试验和种子繁育的科研生产单位达700多家,来自29个省市区。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南繁既是种子汇集地,也是危险的集散地和传播地。

  据了解,每年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到海南加代、繁种近千批次,数量高达10万多公斤。而随着南繁育种朝花卉等经济作物扩展,病虫害的感染风险也在加大。

  2012年,海口市琼山区、美兰区以及三亚、文昌、琼海等地首次暴发大规模红火蚁疫情,海南省18个市县开展红火蚁普查工作。截至去年年初,全省红火蚁发生面积达6.07万亩。

  “田埂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红火蚁尸体。”想起当时的情形,当地农民仍心有余悸。

  “现在疫情已得到一定的控制。”海南省南繁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育种主体和种源的多源头化增大了有害生物传入海南,甚至引发病虫害交叉感染的风险。

  有专家进一步指出,海南病虫害的暴发已比较频繁和严重,南繁或已是名副其实的“虫窝”。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