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怎样避免同质化?
分工布局,每个园区突出1到2个特色产业
在郯城县李庄镇,连片的工业园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一年前还在家赋闲的屠志秋正在一家饮水机厂内忙活,家里的两亩多地,都已经流转出去。而她最新的计划,是要在镇上卖得正火的楼盘里买一套房子。“以前就是在家带带孩子,也没啥事,现在一个月能挣个1500多元钱,厂子都这么红火,安心在这干呗。”
屠志秋的老板胡仲强是浙江宁波人,他之所以到李庄镇来投资建厂,是因为看中了这里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刚来的时候还是片空地,零星有几户人家。现在工业氛围浓得很。搞城镇化,得先把经济搞上去,先有产业才建房。老百姓哪个不想过好生活,不能让他住了楼还要担心明天吃什么,没了地孩子长大怎么办?”
产业,是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支撑。临沂市的12个重点镇,大多都有建设工业园区的计划。但如果工业园区遍地开花,改革开放初期那种“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会不会重现?
“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每个地方都要搞工业园,关键是要对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分工布局。”临沂市副市长宋培杰说,“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飞地经济’,引导项目跨县区、跨乡镇到优势区域和专业园区安置,实现规模经营。”
按照“一镇一品”的思路,临沂市培育出一批特色产业型、商贸集散型、文化旅游型等个性鲜明的小城镇。每个工业园突出1至2个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之外的项目不引、不上,本镇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进园区。与此同时,临沂市推动项目跨乡镇到园区落户,实现资源共享,优化产业布局。
短短两年时间,李庄镇家电产业园引进重点项目63个,签订引资合同168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有32个,过10亿元的有4个。从最初“小虾米”的项目都想要,到现在“挑三拣四”,李庄镇越来越有底气。
“与‘人的城镇化’相对的,是物的城镇化。光建起大片的高楼大厦,人是找不到幸福感的。”对于产城共建,莒南县住建局局长高文秀有自己的见解:“临沂的小城镇建设具备后发优势,可以规避先发者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业要有分工,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断了自己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