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科技热点 » 上楼享受城镇化 下楼大棚是农家

上楼享受城镇化 下楼大棚是农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1-19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625

  重点城镇,示范效果有多大?

  把机制建起来,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足

  “下楼进大棚干活就是农村人,回家换身衣裳就是城里人,吃穿不愁,闲下来去广场上跳跳舞。”距李庄镇驻地不远,就是刘道口社区。50岁的吴绍荣只花了17万元,就住进了120多平方米带车库的楼房。

  会计刘金西最清楚这里面的账。“找了一个开发商,拿老村的地做开发,建起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沿街楼出租又增加了集体和居民的收入。”

  这种办法,并不是李庄镇的独创。临沂人均财力仅有山东省平均水平的四成。镇长侯素云说,2011年,郯城县决定在李庄建家电产业园,县财政仅在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就达1亿元。“当时李庄的地方财政收入刚过千万元。”

  而去年,李庄镇地方财政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7012万元,比2011年增长156%。

  漂亮的数字背后,是市、县两级政府的“推手”。2011年起,临沂市级财政连续3年为每个重点镇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县区财政按照1∶1配套,用于奖励、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此外,通过市场化运作,各重点镇还成立了投融资公司,以多种形式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和运营。

  更值得关注的,是临沂市对城镇管理体制的探索。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临沂通过委托、授权等多种形式,赋予重点镇40多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同时,户口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凡是进入小城镇居住的农民,都可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它更重要的意义是树典型、做示范,把小城镇自身发展、社会支持和政策扶助的机制建起来,使其具有内生发展的动力。”在高文秀看来,机制建起来,就像已经开动的火车,再想停也没那么容易。在徐伟看来,重点镇建设最重要的作用是提振信心,“让外来的投资者有了投资的信心,让当地群众有了置业消费的意愿。这是小城镇发展的希望。”

  城镇化课题宏大,两年的时间毕竟太短,12个重点镇建设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城镇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管理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城镇规模偏小、产业支撑较弱,综合承载能力不强;现有的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等体制性障碍没有根本消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