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加快种业强国建设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加快种业强国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5-21  浏览次数:379

建设一批优势种子基地 

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的。下一步在种子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考虑?

余欣荣:种业基地的建设发展是我们国家进一步加快“种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措施。从3年前开始,国务院明确在海南、甘肃、四川先行启动一批国家级的种子基地建设,同时对于一些制种大县、大市进行重点支持。3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从气候、自然条件有优势的地方,但财政又相对困难,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他们得到了应有的补偿,通过种业特别是制种、育种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进一步调动了这些地区为国家生产优质种子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国家重点支持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优势种子基地的决策是正确的,而且将会进一步发挥明显的作用。

我国农作物品种主要是自己的 

中新社记者:据媒体报道,一些农作物品种中“洋种子”播种面积超过了国产种子,这是不是已经对中国种业安全造成了冲击,对此农业部有没有什么对策?

张延秋:国外的种子在我们国内种植的情况,记者关心、社会也关注。总的看,国外种子在中国有3个方面类型:一是我们国家原来没有的品种,科研单位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由国外的一些公司到中国示范推广,面积逐渐加大。像部分设施蔬菜,比如小番茄、彩椒,国外的品种主要是这方面。我国设施番茄有600万亩,国外品种占60%;彩椒60万亩,国外品种占70%。二是我们过去的育种能力比较弱,品种不太适合市场的需求。比如甜菜和向日葵,这样的品种目前主要是靠进口,甜菜占96%,向日葵占60%。三是我们有一定育种基础的粮食作物种子,国外公司强势进入,比如玉米,国外品种已占10%左右。

总的来说,我国农作物品种还是以自己的为主,全国3亿亩蔬菜,国外的品种只占15%,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主要是我们国内的品种。引进国外的品种,扩大了品种交流,引进了新技术、新的种质资源,丰富了我们选育新品种的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国内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研发的活力,国内的品种选育步伐也加快了。比如设施番茄过去100%是国外公司的品种,这些年我们选育品种的市场份额逐渐加大,达到40%,而且国内品种选育的趋势还在逐步加大。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也学习了一些国外公司的理念和营销模式,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积极推动种子企业“走出去”

新华网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近些年来,在与“洋种子”的国际竞争中,中国种子的出口情况怎么样?第二个问题,接下来农业部在帮助中国种子企业“走出去”方面有没有相应的措施和规划?

余欣荣:我们要看到中国种业的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实现的发展。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既有引进人才的发展,推动国际合作这方面的措施,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优势种子企业“走出去”,服务所在国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种子出口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种子年出口总额已经超过3亿美元,目标市场也在日益扩大,除了周边的像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现在非洲、中亚这些市场也在加强和所在国的合作。目前,我们国家的种业企业已经和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杂交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种子贸易关系。种子“走出去”方式也是多元化的,除了传统的种子贸易外,现在投资并购、本土化研发战略的协作方式也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对下一步中国种业“走出去”,中国政府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为此,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和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规章,争取出台金融、税收等配套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信贷信用的保险支持力度,解决制约“走出去”的制度限制,减少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二是探索创建跨部门的协同协作工作机制。构建农业部、商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体制,协同解决“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积极服务于企业。三是建立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推动种业“走出去”,需要良好的服务,在这方面政府将依法依规支持企业,同时要求企业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有关规定,积极服务于所在国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科技的水平。

品种结构性过剩,是压力更是契机

经济日报记者:据了解,当前国内种子市场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多企业面临着压力,是否意味着行业会出现重新洗牌的局面,请问农业部对此是什么态度?

余欣荣: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国家主要农作物的种子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平稳。其中,主要的粮棉油作物无论是需种量和生产量,这几年都基本上保持供应充足、总体平衡的态势。如果说有些问题的话,也主要是在玉米种子供大于求,出现了结构性的过剩,大多是老品种存在一些压库的问题。这也恰恰会加速我们种业的科技不断进步,无论是生产方、种子的提供方、还是需求方,农民对新品种的要求、对种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对新品种的开发能力、新品种的供给能力有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也是驱动种业发展的、强劲的市场动力,也为不仅是国内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为我们从事种业研发的各方面机构和人员提供了新的目标,要通过各方面努力,不断提升种业研发和推广的能力,进一步促进种业的发展。

从农业部来讲,积极推动这一趋势,一是加大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二是进一步鼓励具有创新能力的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市场份额;三是加强品种尤其是新品种的权益保护力度,强化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