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不断壮大的服务“三农”主力军

不断壮大的服务“三农”主力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6-05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584
导读:过去10余年间,被看作是草根金融的农信社经历了一轮深化改革的洗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化解了潜在的系统性风...

过去10余年间,被看作是“草根”金融的农信社经历了一轮深化改革的洗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化解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并建成了基本契合国情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面对金融改革的整体形势,在走向现代金融企业的道路上,农信社正不断探索让农民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的路径——

2003年,全国农信社新一轮深化改革大幕拉开,此后,首批8家省级联社在2003年和2004年陆续成立。10年来,农信社在改革过程中克服了哪些难题?下一步行进的方向在哪里?未来将如何处理好“市场化”与“政策性”的矛盾?《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从“拾遗补缺”到“主力军” 

改革前,在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体系中,资产质量差、历史包袱重、经营效益低、潜在风险大、总体形象不佳等问题普遍存在。10余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队伍不断壮大,在整个农村金融系统中的地位也从“拾遗补缺”发展成为“主力军”。

“不良贷款余额比改革前下降了1425亿元,若考虑分类口径变化因素,实际下降了5600多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4.1%,比改革前下降了32.8个百分点。”银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即使考虑经济反弹和隐性贷款入账的因素,这个不良贷款率在农村地区也已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小法人、大系统”体制的产生是全国农信社这一轮深化改革的直接成果。国务院2003年提出两大改革内容:以法人为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直接结果是产生了不同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众多市、县小法人;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最直接的成果之一就是成立了省联社,受省政府委托具体承担对各“小法人”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

关于省联社职能的转变,国务院、银监会总的要求是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淡出行政管理不是不管,而是要权衡利害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有差别地管。”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宋文瑄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将积极搭建统一的省联社管理服务平台,着力实现“小银行大系统、小法人大平台”,为法人机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借此强化服务职能。

建成与国情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银监会相关人士在点评农信社这些年的改革成果时称,首先是发挥合力、攻坚克难,化解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建成了基本与国情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农村信用社总体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后,其股东产权的基础进一步优化,整体资本实力得以增强。

如何保证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如期顺畅进行?答案就在于坚持“支农支小”的定位和信用建设。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张洪德表示,今年,黑龙江将在贷款投放上力争做到3个100%,即对已评级授信的农户,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率达到100%;对新提出贷款需求的农户评级授信率达到100%;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贷款需求满足率达到100%。

此外,科技支撑成为破解难题的又一把“利剑”。“我省整合行业资源,专门成立了集电子银行业务推广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于一体的信息结算中心,以及负责科技产品研发的产品研发中心,率先在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使用了大型计算机运行系统,全面开办了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金融产品,离柜的业务量到去年年底基本上达到50%。”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吴瑕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