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金融要素投向土地
记者了解到,2015年,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将进一步扩大,将再选择8至10个省份开展整省试点,其他省份每个地市选择1个县开展整县试点,覆盖面积达到5亿亩左右。这意味着,如果该计划顺利推进,全国约四分之一的土地将完成经营权确权,预计土地流转将更加顺畅。
韩长赋表示,要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同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加强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出台管理文件,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农民权益。
据了解,2014年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在山东、四川、安徽3省开展了整省试点,加上其他各省整县试点,目前试点覆盖面积已达3.3亿亩。
经营权确权颁证将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能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土地纠纷。同时,明晰产权有利于调动产权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土地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而经营权确权颁证也使得以往农业发展最为稀缺的金融资本更多地配置到农业生产中。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曾提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首次明确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承包经营权抵押和担保权的抵押权。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管理办法。据陈锡文透露,全国目前已有19省的相关地区正在开展试点,其中在北京和四川等地,已开始有部分金融机构启动了这项业务。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随着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范围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信托的发展也将有望提速。
此外,韩长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报告时表示,对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部将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抓紧修订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允许农民以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营权抵押、担保权,允许农民以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恩平表示,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如果“合法化”将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供法律依据,激活整个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激活农村规模化经营。
农垦农资板块有望受益
券商分析师指出,土地流转将导致土地集中度提升,带来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的显著变化。未来农业种植方式将由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向大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原有的过度依赖高投入肥料的竭泽而渔的种植方式向绿色、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循环种植模式转变。
其次,未来农业补贴力度会继续加大,并推进合理的农产品定价机制,保护农业种植积极性,与此同时配套农业金融服务、担保制度及小额贷款、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帮助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土改一直是近几年重中之重,土地流转本质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其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银河证券认为,农垦系、种业、农资、农村信息化等多个板块公司将有望从中受益。
首先,农垦系统上市公司土地资源丰富且存在参与国企改革试点的可能性。随着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推广,更加市场化的定价出现,产权清晰的“地主类”公司面临价值重估;同时利于“地主类”公司继续流转土地。
其次,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信息化的公司也可以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前者将受益于土地规模化后的持续投入,后者或将从土地确权以及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