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甘肃:互助社敲开农民“致富门”

甘肃:互助社敲开农民“致富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3-13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313
导读:现在日子好了,新房也盖起来了,这都要感谢扶贫互助社给我帮了大忙啊!徽县大河店乡文池村村民卢永奇说起扶贫互助社给他生活带来...

“现在日子好了,新房也盖起来了,这都要感谢扶贫互助社给我帮了大忙啊!”徽县大河店乡文池村村民卢永奇说起扶贫互助社给他生活带来的变化时,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

2013年,头脑灵活的卢永奇瞅准了养牛产业,可是资金却成了大问题。他想到了村里的扶贫互助社帮不少村民解决了资金难题,就在邻居的担保下贷了1万元,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6头牛,发展养牛产业。在他的精心饲养下,一年后,就还清了贷款。2014年,他又从互助社贷了1万元购买牛犊,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养牛数目已经增加到12头,每年净收入也有6000多元。

在文池村像卢永奇这样依靠村级扶贫互助社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人还有很多。刘义贷款1万元扩大养羊产业规模,乔杰贷款1万元发展玉米制种业,韦建斌贷款1万元发展育苗产业……

大河店乡文池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扶贫互助社理事长柏永祥告诉记者,自2006年成立村级扶贫互助社以来,资金量由刚开始的5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76.83万元,累计发放借款669笔,总借款量达到317.83万元,全村163户群众80%都享受过村级扶贫互助社的帮助。“由于我们村的互助社管理严格、运行规范,真正让困难群众得到帮助,起到了‘小贷款、大扶贫’的作用。目前,我们村已经创出了全省有名的互助社运行‘文池模式’!”柏永祥自豪地说。

徽县经过多年的有益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规范有序、运行合理的村级扶贫互助社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已有10个乡(镇)建成互助社56个,入社农户总数10280户,组建互助小组1978个。全县互助资金总额1152万元,累计借款农户5287户,累计借款总额2417万元。

徽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扶贫互助资金具有“小、快、灵”的特点,能够有效破解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创业致富“瓶颈”。贫困群众利用这些资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商贸流通业,对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