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经济新常态 四川新作为

经济新常态 四川新作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3-17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477

破“一城独大”统筹发展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四川新局

四川的经济总量,1/3集中在省会成都。破解“一城独大”,2012年岁末,四川提出了“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何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

“多点”就是要做强市州经济梯队,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力争有10个左右市州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有5个左右市州经济总量超过1500亿元。“多极”,就是要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实施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区域规划,培育“四大城市群”、发展“五大经济区”,形成支撑四川发展新的增长极。

这一战略被具象化:在提升首位城市成都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实现这一目标,产业是重点,改革是动力。

提升首位城市,四川大力推进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在夯实底部基础方面,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探索扩权强镇改革,激活县域经济。同时,建立健全区域自主合作机制,破解一些市州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的难题。

走过2014年,四川首位城市成都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引领作用明显。而在省内的“千亿俱乐部”中,除了处于第一方阵的绵阳、德阳,还包括宜宾、南充、达州、凉山、泸州、乐山、资阳、内江和自贡,全省过半市州GDP超过千亿元。泸州、雅安、广安、眉山、资阳等5个市去年经济增速达两位数,梯次竞相跨越形势喜人。

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梁琦看来,四川多点多极支撑格局已初步形成。

弥补“短板”协调发展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四川探索

“烂房换楼房,没想到啊!”去年冬天以来,几乎每周,余天寿都要赶公交车到棚改安置房工地溜达一圈。这位广元市利州区原溶剂厂职工感慨,安置房还在老地方,但环境、质量,和过去低矮瓦房相比,有天壤之别。

类似的故事,一年来在四川104万个家庭中上演。去年,四川省启动“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开工建设城乡住房104万套,其中保障性住房和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51.86万套,是2013年的2.3倍。

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既能催生巨大内需,又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城镇化连接着投资与消费,关系着发展与民生。四川明确提出,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结合四川实际,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省长魏宏形象地比喻说,要让进城人口全部穿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五件衣服”。近两年来,四川编制完成了《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启动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出台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联动推进住房、教育、医保、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配套改革,实施了公租房向农民工定向供应,抓住了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机遇,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也是统筹城乡的基础。2014年初,四川发布《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拉开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为期5年的调整大幕。同时,先后锁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路径越来越明晰。

改革是动力。一场发轫于省会成都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向全省扩散。多项在全国具有示范价值的农村改革,也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又不断充实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激活潜能转型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的四川智慧

拥有266个科研院所、8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四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技大省。

如何把科技资源优势高效转换为发展优势?201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创新驱动”列为全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并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

适应经济新常态,四川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四川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从创业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培训补助、招聘奖励等方面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潮。去年,四川实施了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军民融合发展等3个专项改革、40项改革任务,其中14项已全面完成。在3所高校、3家科研院所和一个县,开展了激励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离岗转化科技成果、成果处置权与收益权改革试点。

政策有力引导,创新成果充分涌流——

2014年6月,宝马集团百年来首次授权体系外企业生产的最新型、最先进发动机,正式从绵阳新晨动力的车间下线;同月,新筑路桥与在有轨电车业界排名前三的西门子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设立联合技术中心……这一年,四川实施产业链重大科技攻关182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3家。

人这一创新关键要素,其活力也被极大释放——

四川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1000名高端人才、100个创新创业团队,截至去年底,已引进441名高端人才和33个顶尖团队。2014年,全川有614名科技人员创办或领办企业315家、合作组织906个;1085名科技特派员按照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转化。

2015年新春,在成都,一项帮助有梦想的“蓉漂”圆梦的“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启动;在中国科技城绵阳,回乡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推介会,向全球“老乡”发出“回家创业”的邀请。

一个引领创新的“开放前沿”、一个支撑创业的“人才特区”,正在中国西部崛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