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北京去年农资打假挽回损失八百万元

北京去年农资打假挽回损失八百万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3-17  来源:京郊日报  浏览次数:343
导读:从市农业局获悉,去年,本市各级农业部门出动农资执法人员4.3万余人次,检查农资企业1.1万余个次,整顿农资市场633个次,查办案...

从市农业局获悉,去年,本市各级农业部门出动农资执法人员4.3万余人次,检查农资企业1.1万余个次,整顿农资市场633个次,查办案件252起,查获假劣农资2万公斤,挽回农民经济损失800余万元。据悉,市农业局始终把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维护农民的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要职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已连续开展了15年。

近年来,为治理好全市近5000家各类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组成的农资大市场,市农业局整合执法资源,加大执法力度,针对重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绿剑行动”。每年年初,农业部门结合当年农资市场形势,制定农资打假方案,大力查处制售假劣农资案件,不断规范农资市场秩序。除按照法定职责开展农资执法活动外,他们还加强农资打假协调,建立了以市农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供销社参加的农资打假协调小组和打假联席会议和农资案件移送制度等。

据介绍,按照全市农资打假部署,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专项执法活动,形成农资打假合力。除农业部门开展“绿剑行动”外,工商部门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公安部门深化“打四黑除四害”行动,质监部门开展农资打假“质检利剑”行动,经济信息部门加强农药和肥料生产企业监管,供销社系统积极推进农资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各部门密切协作,有力地打击了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农资市场秩序得到更有效的维护。

在开展农资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本市农业部门不断创新农资监管模式,推进农资市场量化监管模式,对全市近5000个农资监管相对人进行摸底排查,收集相关信息,进行风险评级,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安排相应的监管频次;落实三线三类责任制度,农资监管执法系统内部签署责任书、监管对象向执法系统签署承诺书、监管对象上下游之间签署协议书,全市各级农资监管部门和农资监管对象共签署责任书、承诺书、协议书1万余份。

据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3至4月,本市农业系统均围绕“放心农资进乡村,打假护农保春耕”这一主题举办宣传周,开展进村庄、进田间、进饲舍、进大棚、进门店和送政策、送技术、送资料、送信息、送理念“五进五送”活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