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社区支持农业”正向二三线城市挺进

“社区支持农业”正向二三线城市挺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3-17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623
导读: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一种名为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被引进中国并得到迅速发展。据不完...

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一种名为“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被引进中国并得到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CSA项目已达200多个,分布在全国近20个省市,并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推进的势头。

  从“小毛驴”到“分享收获”  

  3月14日早晨6点,家住北京通州区的刘先生准备出门跑步,他打开家门,一箱有机蔬菜已经摆在家门口了。刘先生打开保鲜箱,数了数,蒿子秆、菠菜、小油菜、小白菜、土豆、萝卜,六样蔬菜,外加一块豆腐,不多不少。看着菜根上还带着些许的泥土,刘先生非常满意,“还挺新鲜的”,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把这箱重达8斤的蔬菜搬进了屋里。

  在此之前的5点半,“分享收获”的配送员李钟祥刚刚放下蔬菜,拿着前一晚刘先生放在家门口的空箱子离开。而他实际上4点多就起床了,然后把今天需要配送的30箱已经由同事们前晚采摘并且处理好的蔬菜装车,核查配送单,5点钟准时出门。这些有机蔬菜全都来自通州51岁农民郎广山的50亩菜地里。

  这就是当下正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

  最早把CSA这一概念引进中国的清华大学博士后石嫣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这一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而现在,这一概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比如CSA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发展以来,迄今已经发展到约5000家,涉及200多万户美国家庭。”石嫣说。

  2008年4月,石嫣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地升农场”(Earthrise Farm),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洋插队”,专门研究一种新型的农场经营模式,也就是CSA。随后,石嫣将这一概念带回了国内,并和自己的团队在北京西郊创办了“小毛驴市民农园”,开始践行这一概念。

  在“小毛驴”,会员提前缴纳一年的订金,农园则负责为会员生产并配送有机蔬菜和肉类,也可以由会员在农园自己租一块菜地,带领全家一起种植有机蔬菜。现在,“小毛驴”已经发展到1000多户会员,并成为全国CSA的发展样板。

  2012年,石嫣离开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小毛驴”,和自己的团队到通州郊区的马坊村打造了另一种形式的CSA——“分享收获”。而在此之前,其丈夫程存旺则南下江苏常州嘉泽镇,将“小毛驴”的模式进行了复制,创立了“大水牛市民农园”,开始了CSA在三线城市的尝试。

  石嫣介绍说:“CSA最大的特点是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关系,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与生产者共同承担来年农业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这种方式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生产者在季节之初就获得了这一年种植的收益,并且这部分收益对生产者付出的劳动来说是公平的,而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获得了生态有机种植的健康农产品。”

  以“分享收获”为例,农园采用“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由公司向会员收取订金,然后将其中的一部分支付给负责种菜的郎广山进行有机蔬菜的种植,然后由公司向郎广山收购蔬菜,再向会员配送。据“分享收获”的工作人员介绍,会员的订金缴纳有两种选择:一是5880元/年,共配送蔬菜49箱,每周一箱,每箱8斤蔬菜;另一种是9408元/年,共配送蔬菜98箱,每周两箱,每箱6斤蔬菜。另外,如果需要配送猪肉和柴鸡的话,还需要每年分别支附3750元和1800元的订金。通过提前支付订金的方式,农民得到了收益上的保障,而消费者则可以吃到安全健康的有机蔬菜和肉类。

  在对“分享收获”调研的过程中,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郎广山种植的蔬菜不用化肥,而是用大棚外面堆积起来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一部分来自于养殖基地的猪粪和鸡粪,一部分则来自于附近养牛场的牛粪。而在防治病虫害方面,郎广山则完全放弃了农药的使用,转而采用粘黄板、防虫网、辣椒水、沼叶等土办法加以代替。据介绍,这样种出来的蔬菜口感显老,但却原汁原味,矿物质含量也高。

  而在占地110亩的林地养殖基地里,猪场的16头黑猪不是被关在猪圈中,而是被简单圈在3亩多地的果园中,可以自由活动,而鸡场的700多只鸡则完全放养。饲养方面,养殖基地不往饲料里添加任何激素,而是完全用农园自己生产的玉米、麸子、豆腐渣以及菜叶来饲养猪和鸡。当然,采用这样的饲养方法,猪和鸡的生长周期也在无形中拉长。养殖基地的饲养员蒋科介绍说:“我们这里猪要七八个月才出栏,比市场上一般的猪要长两三个月,而我们的柴鸡要至少5个月才出栏,比45天长成的白羽鸡长多了。但这样养成的猪的脂肪能厚达三指,猪肉的口感也好,而鸡肉也比一般的鸡肉耐嚼得多。”

  现在,“分享收获”已经发展到300户会员,预计随着昌平和顺义两块基地的建成,今年的会员将达到800-1000户。而“大水牛”今年的会员数量也将从150户发展到350户。

  让农民真正参与进来

  与国外的CSA已建立起的成熟的发展模式相比,国内的CSA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发起者众多,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总体上看还处在对发展模式的探索阶段。

  据石嫣和程存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目前国内的CSA按发起者的身份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由小农合作社作为生产主体的CSA,比如国仁绿色联盟、河北安金磊、成都郫县安龙村、山东济南我家菜园;二是由市民个体或者合伙作为生产主体发起的CSA,如重庆合初人、北京天福园、厦门土笆笆;三是由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官方机构发起的,带有试验性质的CSA,如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和常州大水牛市民农园;四是由NGO发起的CSA,如上海生耕农社。

  而如果按组织形式划分,形式众多的CSA又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类:一种是像“小毛驴”、“大水牛”这种公司租地开办农场,然后与消费者对接的;另一种是像“分享收获”这种采用“公司+家庭农场”或者“公司+合作社”的方式,然后再与消费者对接的;再就是绕过公司这一中间环节,由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而现在围绕CSA的争论也主要集中在CSA应该以什么形式来组织上。

  石嫣毫不讳言,自己当初离开“小毛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创始团队的“理念不同”:CSA的本质是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话,建立彼此的信任,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自己应得的收益,但“小毛驴”采用的是自己租地办农场的经营模式,在其中耕作的农民是雇佣来的,工资不高,远谈不上从中受益。“‘小毛驴’本质上还是消费者的一种自救,无论是‘配送份额’还是‘劳动份额’,受益更多的是消费者,农民远没有参与进来。而从历史和经验来看,消费者的各种自救最终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农民。”石嫣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