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蒜商“经纪人”:火了市场 富了农民

蒜商“经纪人”:火了市场 富了农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7-02-10  浏览次数:216
导读:任有春所在的两河镇是远近闻名的大蒜种植地,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大蒜。但时间倒退20年,这里只有零星的大蒜...

任有春所在的两河镇是远近闻名的大蒜种植地,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大蒜。但时间倒退20年,这里只有零星的大蒜种植,而且蒜农既要忙活着种蒜,还要犯愁怎么卖出去。

“蒜苗都开始抽薹了,还是无人来买,心里那个急啊。”当时还是蒜农的任有春和两河镇其他蒜农一道,自发地从田间地头走出来,成为大蒜商贩,四处打听市场和行情,将自家和本村的蒜苗收集起来,再一起卖出去。

“商贩把销路打开了,但是蒜农却越来越厌恶我们,说我们专搞投机的事情。”任有春说,在众多商贩的带动下,两河镇的大蒜越种越多,但在经销中也出现了蒜苗里掺土、以次充好等乱象,两河镇大蒜的口碑不断下滑。

两河镇农副产品产销协会会长吴方华说,2005年,两河镇农副产品产销协会牵头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发文,制定明确的大蒜质量标准、经销行为规范,对符合要求的大蒜商贩正式给予“经纪人”的称呼。

一番整顿过后,市场秩序焕然一新,一批大蒜商贩被淘汰出局,讲诚信守信用的商贩成为大蒜经纪人。如今,两河镇的“长坂坡”大蒜已出现品牌效应,这里的蒜苗在全国越卖越红火。

“别小看‘经纪人’这3个字,它就是一张名片。只要对客商说自己是大蒜经纪人,那就是质量的保证,他们就放心大胆地和我做生意。”今年67岁的徐发凯是两河镇最大的大蒜经纪人。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做大蒜生意时,每天早晨5点就开始给外地客户和本地蒜农打电话,找市场、找货源。“现在我一年只需要打一天电话,告诉客商和蒜农们,我已经开秤了,接下来每天就等着生意上门。”说这话时,徐发凯脸上泛起自豪的笑容。

有了品牌不愁市场,有了经纪人不愁销路,两河镇的大蒜生意越做越大,全国27个省份能找到来自两河镇的大蒜。当地蒜农们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还形成“春玉米+大蒜+半夏”“大蒜+鱼腥草+半夏”两种套种模式。

吴方华算了一笔账:春玉米、大蒜和半夏套种模式一年亩均纯收入是8000元至1万元;大蒜、鱼腥草和半夏套种模式一年亩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吴方华说,从走出田地的普通农民,到手中掌握全国各地市场资源的经纪人,大伙儿钱越挣越多,活也越干越带劲。

行走在春节后的两河镇,平整的田地里已很少能见到蒜苗,上一年的蒜苗早已销售一空,忙活了一年的大蒜经纪人们正抓紧清理门前屋后整理蒜苗用的空地,准备新的一年里再大干一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