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陕西省洛川县依托苹果产业精准扶贫

陕西省洛川县依托苹果产业精准扶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7-03-08  浏览次数:277
导读:“为什么调研组会选择延安?还得从1947年说起,当时的延安洛川是陕北出名的穷县,农民们都在黄土里刨食,一位叫李新安的洛川农民...

“为什么调研组会选择延安?还得从1947年说起,当时的延安洛川是陕北出名的穷县,农民们都在黄土里刨食,一位叫李新安的洛川农民从河南引进了苹果树苗。10年后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李新安。半个世纪以前的这个创举,让苹果成了陕北农民的‘摇钱树’。”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当谈到“精准扶贫”时,大会发言人王国庆向到会记者讲了“洛川苹果”的故事,将媒体的目光再次引向了洛川。

千里引进,苹果树扎根黄土地

说起洛川苹果就不得不说到李新安。1919年,李新安出生于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47年,纷飞的战火中,在河南学习果树栽培的李新安用一头毛驴将自己精心培育的200棵果树苗驮回洛川。

当时乡亲们对苹果树不认识,都嘲笑他:这年头种庄稼都得饿肚子,种这些“干柴棒棒”能当饭吃?甚至他在前面栽树,他二叔就在后面拔树,骂他说,“尽是胡闹哩!这么好的地栽这些烂柴棍有啥用?你一家以后要饿死哩。”他向二叔和村民解释说:“别小看这些柴棒棒,将来能结出好吃的苹果,还要用汽车拉着卖。”由于分歧太大,他只得与二叔分了家,用所得的六亩七分地建起了洛川县第一个果园。

在他的鼓动下,到1952年周边县乡已有65户种植了40亩地苹果。1953年,李新安的果园进入丰产期,年产果5000余斤,李新安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有钱人”。后来,他自掏腰包在村里办起了洛川第一个果树栽培学习班,先后为洛川县培训了大批果树栽培技术人员。

1957年4月李新安被推举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时,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回到家后他挑选了4箱苹果寄给毛主席,中央办公厅回信称“在陕北高原发展苹果是一个创举”。

在李新安的指导下,全县先后有50个村子建起果园,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洛川苹果的种植规模、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地位等均得到了质的飞跃。

1983年5月,洛川苹果的奠基人李新安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因为他的突出贡献,洛川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苹果之父”。

持续发展,洛川苹果闻名世界

今年41岁的马小红是槐柏镇东北定村农民,有近20年种植经验的他,不仅管理着自家的果园,并考取了国家“高级农艺师”证书,成为县里聘请的苹果生产农民技术员,每年还能领到1万元的“薪水”。他的果园亩产过万斤,由于品相好、质量高,每斤售价高出市场价8毛钱,年收入20多万元。为了提高全村苹果管理水平,增强果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2016年他牵头成立了富尔佳苹果专业合作社,全村70户中就有43户加入了合作社。

“现在政策和技术帮扶很到位,干着比起先还带劲儿!”马小红说。

2014年,洛川县编写颁布了《延安·洛川苹果技术规范》,从苗木培育、建园栽植、苹果营销等流程上实现了全程标准化管理。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细做精苹果产业,确立了打造“百亿元”产业目标,明确提出做好“带皮吃”“上户口”“论个卖”三篇文章。

2016年,陕西苹果产量1100万吨,占中国苹果产量的1/4,占世界苹果产量的1/7,每3杯苹果汁中就有1杯来自陕西。洛川苹果先后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各项大奖170多项,在全省第一个使用国家优质农产品原产地域地理保护标志,先后争创了北京奥运会专供苹果、上海世博会接待用苹果等29项重大冠名权,通过了英超联盟、加拿大等8国出口认证。

致富增收,今年实现全部脱贫

洛川县将洛河峡谷确定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提出今年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

“洛川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紧紧依靠苹果产业。”县长王明智为洛川的精准扶贫工作定了调子。

“我们村的果园属于典型的低产低效,守着果园还要受穷。后来在包村干部的帮扶下,苹果产量和收入均翻了番。”杨舒社区南湾村党支部书记李万才对记者说。据扶贫部门统计,2014年洛川县有果园的贫困户共243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0.4%。但由于管理技能水平低下,亩均收入不到3000元,仅为好果园的1/10。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1000万元,改造提升贫困户低水平果园,目前贫困户果园平均亩均收入增加到7200多元。

强大的品牌效应,有效推动了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引进开发果汁果醋、苹果脆片等系列产品,吸纳2700多贫困户参与贮藏、营销、物流等服务,300多贫困人口参与电商运营。

依托产业的发展,洛川先后探索出“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园区+企业+农户”等模式,以多种形式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开发中,实现了“单家独户”“小群体”“弱群体”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苹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吸纳外地务工人员4万多人。针对洛河峡谷地带群众整体搬迁后的后续发展问题,县上坚持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重点工程,开展果树修剪、果品分级、包装运输等技能培训。引导成立了5家劳务中介服务公司,为贫困群众免费提供中介服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