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中国蔬菜产业大会,山东是农业大省,寿光是农业大市,更是农业强市。这么几十年来寿光的蔬菜,寿光的农业在全国享有盛誉。我认为我们这次蔬菜产业大会放到寿光召开本身就是非常好,也为我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所以我本着学习的态度到寿光来。
按照事先会议组织人给我的任务,我想结合这次会议的主题,特别是考虑到刚才张玉香同志,包括下面的几位领导还会专门做蔬菜方面的相关汇报。我想把我今天的报告稍微拓展一点,以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讲四个问题。
一、全面建成小康目标是对我们现代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本身对现代农业有着更高的目标,大家都知道刚刚召开的党十八大,明确为我们勾勒出了到2020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这几年我们农业经济发展形势非常好,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这十年间,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确实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显著的标志在两个大方面。
一个是我们的粮食总量实现了9年只增不减的宏伟目标和蓝图,我们去年的粮食总量达到了1179亿,全国13.54亿人,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35公斤,这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们的农民收入在2004年以后,每一年增长率在7.7%,实现了总连快,去年农民收入全国人均达到7971,在这么个背景下我们山东作为全国农业强省,各项指标也是走在全国前列。从发展角度来讲,山东粮食去年达到902亿斤,全国第三。山东蔬菜超过了全国的13%,山东的水果超过了10%,山东的肉类、蛋占全国6%,也就是山东各个产业包括渔业在全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山东在改革开放方面也是始终在全国顶峰,充当排头兵,这几年我们的产业化的组织形式,起点在我们山东潍坊。我们全国产业化组织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这些年山东围绕新的经营主体的培育,包括农村金融保险改革都是走在前列。也就是说山东和全国农业经济形势是好的。但大家也客观的、清楚的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中国和农业经济也确实面临着一系列的难度。最大的难题,是我们农业发展的基础非常薄弱,由于农业资源的短缺,未来全面建设小康要求,我们粮食均衡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对快速城市增长,但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现代农业发展有一系列新的要求,我想这种要求表现在这几个大的方面。
其一、四化同步发展对农业本身就有一个更高更高的要求。
刚才玉香同志在致辞中表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但是相对于其他三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本身是条短板,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农业现代化尽管自身步伐很大,但是城镇化还是一条短腿,所以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十八大报告对2020年对市化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工业化目标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镇化质量改变,讲到农业现代化的时候叫成效显著。而不是说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目标实现,本身这就表明这四化,农业现代化是短板。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要跟进其他三化的步伐,所以说这条腿要伸的更长,要求更高。本身对现代农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二、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能因为农业比例下降而有丝毫改变
我学习十八大报告体会就是,农业这条短板如何补齐。第二个大的认识是,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四年的历史中国经济社会确实是上了一个大台阶,2010年中国经济超越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去年我们GDP总量51.9万亿人民币,折合是2.8万亿美元,13.54亿人测算人均6100元,确实是上了一个大台阶。从产业结构来看这三年第一产业都在一、二、三大产业里面,也就是在GDP的构成里面,第一产业已经维持在10.1%农业增加值占GDP的10%,这是不是一个转折点呢?纵观世界上各个国家,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人均GDP达到一定程度时候,我观察了他们的GDP,也大约都在10%以下,而且10%是一个转折点,也就是说农业占到10%,甚至更低的时候农业比例会不断下降,但是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意义丝毫没有减弱,重要程度丝毫没有减弱。而恰好在低于10%的时候,世界上各个先行不约而同选择了对农业支持,这是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能因为农业比例下降而有丝毫的改变。这是我的第二个大的看法。
其三、农民变市民的过程一定要割断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
第三个大的看法,在实现全面小康这个目标过程中,四化同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在发展变化,也就是说工业化从未来一个时期来看对农业现代化要求更多的提供物质装备,提供先进的经营理念,促使农业形成产供销,报功能一体化发展,工业化本身对现代农业化非常重要。替代劳动力本身就是工业化对中国工业现代化的一个内在的要求。反过来看城镇化意义更为重要,按照十八大的表述城镇化,也就是未来时期要促使农业转移城镇化,转移城镇化本身为我们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国民经济发展动力的三架马车,投资、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最大消费是什么?来自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农民变市民。所以城镇化对我们农业现代化最大的意义就是减少农民,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农民可以不割断和土地等要素资源的财产关系,但是农民变市民的过程一定要割断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财产关系不一定要割断,但是经营关系一定要割断,使我们集聚的农业内部的人或者是劳动力尽管减少,但是它的劳动效益因此要建立。
其四,农业现代化,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意义显然也要发生变化。
我们大家都知道,从传统经济学来讲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劳动力贡献,我认为这里面要强化农业对国民经济、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产品供给功能。要弱化农业,包括农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土地劳动力的贡献功能,特别是土地的贡献功能。同时要释放农业和农村对国民经济,对人类生活,对我们人民生活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功能。所以四化同步发展,三化协调发展。
处理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不二选择
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大国农业或者大国经济这样一个成功范例。这几十年来,应该说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都在发展深刻的变化,从上个世纪中叶来看,很多国家,101个国家不约而同都进入了中等国家的序列,但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101个国家里面只有13个国家成功的绕上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审视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反过来看,阿根廷、秘鲁,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向现代化过程中进入,而这13个国家成功的跨越了。除了日本称得上是大国以外,其他都是相对人口资源很少,巴西、阿根廷显然是大国,但他们没有成功实现所谓的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状态。那么原因当然林林种种。我认为没有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关系,肯定是没有实现从中等收入要向高收入成功跨越的根本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能不能实现我们的现代化、取决于四化能不能同步发展,特别取决于工业化对城镇现代化的支撑,同时取决于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是不是作为一个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处理好这四化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认为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不二选择。中国能不能推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大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范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们的更高要求。
二、准确定位中国现代农业的方向:目标多元化、类型多样化、资源配资均衡化
第一、我们都在搞现代农业,寿光是农业大市、农业强市,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强省。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大问题,中国的现代农业的特征是什么?相对于美国的现代农业国家,相对于日本现代农业国家,我们对现代农业的要求,我们的阶段性目标应该是更加的繁重,要求更高,表现出一系列的阶段特征。比如说现代农业,目标要求是多元化,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美国也罢,加拿大也罢,澳大利亚也罢,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强国,他们只需要保持一到两个或者是几个农产品全球竞争力,比如说美国的大豆、玉米、棉花,比如说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他们只需要保持一到几个产品的全球竞争力,这就是他们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步伐。日本相对资源短缺,他们只需要保持大米自给率,其他的都可以进口。唯独中国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多重发展,有一个种量的平衡问题,有区域平衡问题还有产销平衡问题。我前几天还跟有关同志在一起讨论,我们粮食自给率很高,棉花和大豆等也要自给率很高,我们没有更多的玄想,不像别的国家可以放弃,因为我的资源非常的广袤,我有很多资源可以开发,不会为这个问题纠结,而中国不行。主要农产品都要求最大限度的自给,这就强化了中国现代农业目标要求多元化。
第二,中国现代农业的产业类型要求多样化,从产业这个角度来讲一样都不能少,日本可以从韩国进口,中国从哪里进口?没有选择余地,如果说我们的农业总量需求指标的话,那么从各个产业选择来看我们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由于有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多样化问题,由于有我们产业选择的多样化问题就决定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模式多元化。
第三,我经常在考虑这个问题,中国的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如果用一句话来表示,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就是多元化,多元化的中国现代农业标志。我们到中国的东北去,我们到黑龙江去看,东北的黑龙江农业在很大层面上由美国农业、澳大利亚农业的翻版,强调的是规模,强调的是一个人产出多少,强调的是劳动生产效益。要到中国的沿海地区,特别是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看的话,你完全可以看的见这类地区和中国台湾农业没有别的差异,强调的是一块地产出多少多少,土地产出效率。山西的农业、陕西的农业和河南的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由于这么多要求就产生了。
第四个特点,资源要求配置是均衡化。必须同时间劳动生产效益,土地产出效益资源配置效益,还要求同时提高我们农业的抗风险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么多的要求,没有一个国家面对这么多的目标,这就是中国的特色。
所以,中国现代农业的方向是什么?多元化,在这个前提下要认清它的阶段性特征,由此决定中国农业发展的定位是什么。我想的定位就是中国现代农业区别于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本身是多样化的要求。我们的国土面积虽说广袤,资源虽说多元化,但由于我们人口的众多就决定了中国在农业资源的配置方面回旋余地不大,由于我们人口众多决定了中国在很大层面上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农产品供给问题。充分释放农业发展的全要素,资源配置的全要素。哪一条都不能少,哪个都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