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率先开展航化作业
大荔县是今年我省小麦吸浆虫害的重发区之一,全县53万亩小麦,有虫面积就超过43万亩,其中亩虫量在100万头以上的重灾区面积就有10万多亩,加之今年气候状况较为特殊,入春以来持续干旱少雨,温度偏高且不稳定,加速了小麦吸浆虫的发育进度。据农业部门预测,今年4月下旬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时期,作为省上航化作业的四个示范区之一,大荔县已经开始了小麦吸浆虫集中防治。
陕西省植保总站副站长宋小军:“目的是带动全省防控工作迅速开展,航化作业器械就是动力伞,飞行比较平稳,比较安全,雾化效果比较好,防治效果能得到有效保障,作业高度只有三米,最主要是作业效率非常高,日作业效率三千亩,比传统人工常规防治效率高出100倍,在病虫发生关建时期,航化作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重发区域进行有效防治。”
除了大荔县,渭南富平县、蒲城县,西安市长安区等小麦吸浆虫害发生较重县区,也将开展航化作业,进行小麦吸浆虫统一防治。
陕西省植保总站副站长宋小军:“针对目前严峻形势,各地一定要统防引领,群防群治,迅速带动大面积开展防治活动,确保以小麦吸浆虫为主的病虫害损失率在5%以下,保证今年的夏粮生产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各地积极开展虫灾防治工作
在户县庞光镇东滩村,随处可以见到植保部门张贴的小麦吸浆虫防治宣传单,按照县农业部门要求,几乎每户人家房前都贴有一份宣传单。记者在虫害较为严重的一块麦田看到,户县植保站的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扑虫网来实时监控小麦吸浆虫的发展情况。
户县植保站长刘养利:“拿这个网捕,能确定判断成虫的数量是多少,用这个数量确定防治最佳时间,因为小麦抽穗扬花时间不统一,我们就是按照吸浆虫上升程度确定最佳防治时间,看虫的数量,虫的数量达到以后就展开防治。”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的四月初开始,户县就利用广播、电视、标语以及派技术人员到农户家进行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普及防治吸浆虫的知识。今年,省上给户县拨付了230万元的防虫专项资金,目前他们已经全部购买了农药,这两天正在陆续发放到村民手中。
村民:“去年也打,今年又发,去年发就没要钱,今年也不要钱。自己去买药不知道买啥药,也不知道啥虫用啥药,国家直接拿来我就直接能打了。”
据了解,目前,中央财政已下拨专项资金8475万元,省上又拨款700万元用于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每亩麦田可获补助5元。省政府已要求各市、县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要求经费投放到位,并要求农户自有喷雾装备、大型机械化装备等器械到位,还要准备足量药品。
陕西省植保总站副站长宋小军:“目前资金已经全部到位,由于时间比较紧,要求各地按照项目实施要求,抓紧时间采购药剂和肥料,迅速发放农民手中,确保资金发挥作用。”
富平县张桥镇村干部:“发了之后回去赶紧组织村民,三天之内要把药打到地里。”
三原县独李镇村民:“自己买的药有时候不对症,政府发的药人就放心。”
农业专家预测,本周是防虫的最关建时期,由于时间紧迫,发放农药后,一些乡镇就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立即召集村民,统一安排时间喷洒农药。看到政府免费为村民喷药,不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给防治队拉来配药用的水。
三原县农林畜牧局局长乔公昌:“现在时间非常紧迫,如果我们把药直接发放到农户家里,就存在有人误打错过防治时间的可能,所以我们统一安排,对重点区域统一进行防治。”
一方面政府组织,群防群治;而一方面,一些不适宜统一防治的地区,还要依靠村民自己喷洒农药。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村民虽然领到了农药,但具体该怎么防治,大家并不清楚,有的群众因为不了解吸浆虫的习性,只想着把药打到地里就完事。
村民:“农民还是对这个病虫害不了解,以前就是自己买药,胡乱配,就错过了这个防治时期了,前些年就错过时间,最后打了三五遍都不顶用。现在农村里像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对防虫知识根本不了解,经常就错过这个防治时期了。”
针对群众防虫的实际需求,除了免费为村民发放农药外,省农业部门还要求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在虫害防治的关键时间驻村指导,帮助村民解决防治吸浆虫病害的实际问题。
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振兴:“农作物的病虫是可防可控的,防治病虫保证粮食丰收是我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关键市县乡镇包括村,落实责任,责任到人,把防治工作搞好,省农业厅派出1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各地,督促各地防虫,同时帮助农民开展防虫工作。”
农业专家提醒,对于小麦吸浆虫亩虫量100万头以下,一般可在小麦抽穗60%-70%时,结合发生期预报,普遍用药防治1次。对于亩虫量超过100万头以上的重发生田块,应主动出击,在小麦抽穗10-20%时,进行第1次施药,在小麦抽穗60-70%时,进行第2次施药,两次间隔时间5-7天。
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振兴:“当前正是小麦吸浆虫防治的关建时期,我们将上下联动,发动群众,大干二十天,一举歼灭这个病虫害。”
农业专家还提醒,如果对小麦吸浆虫防治不到位,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今年粮食的产量,还会给今后几年的小麦生产埋下隐患。在目前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需要种粮户提高认识,加强防治,更需要各级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给虫灾的防治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打赢这场“防虫保粮”的战役,确保夏粮丰收。
小麦吸浆虫危害有多大?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一头成虫能产5到6粒虫卵,虫卵七天左右就能孵化成约2至2.5毫米的幼虫,幼虫则会迅速吸食麦粒的汁液,从而危害小麦生长,一亩麦地的虫量如果超过100万头,就会对小麦生产造成毁灭性灾害。
渭南植保站站长杨兆森:“根据我们测算,幼虫一亩地在5万头左右,粮食产量损失10%,在25万到100万头,损失40%左右,在300万头,损失70%,再高,粮食就绝收了。”
据陕西省农业厅监测,今年我省的小麦麦田中,共有840多万亩发现小麦吸浆虫,占到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的54%左右,其中亩虫量100万头以上的重发面积在62万亩,集中在关中中部和关中东部两大区域。重点发生在渭南的华县、临渭、大荔、富平、蒲城、华阴;西安的长安、户县;咸阳的秦都、渭城;宝鸡的扶风、岐山等地。农业专家介绍:一旦爆发小麦吸浆虫害而防治工作做不到位,我省今年的夏粮将减产至少三分之一。
根据省农业部门对全省麦区小麦吸浆虫虫情的动态监测,本周就是我省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控期,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喷洒农药进行治理。专家告诉记者:如果错过这一有利时期,要防治小麦吸浆虫,就只有通过处理土壤,不仅非常繁琐而且成本极高。由于时间紧迫,目前我省各个虫害爆发的县区,防治工作已经在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