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肃省华亭县东华镇月元村,有一位人人皆知的养香鹑雁能人——马廷玺。近日,笔者慕名前往月元村,走访了这位养殖户。
在他的养殖场院内,一大群长着白色羽毛、憨态可掬的雁群悠然自得地转来转去。“这就是我从陕西引进的香鹑雁。香鹑雁又称非洲雁,体型像鹅,据说雄性雁在繁殖季节靠发出麝香气味吸引异性,所以它们才有了香鹑雁这样一个美名。”养殖场负责人马廷玺介绍说:“现在我这里还剩下220多只香鹑雁,白天它们在附近的山林里觅食,太阳下山时,自己会回来休息,很听话的。”马廷玺一边忙活,一边自豪地说:“咱的香鹑雁是林下散养,饿了吃虫子,渴了喝山泉水,有时还会钻进河渠寻找小鱼,这种方法养殖的雁不仅肉嫩味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每只能卖100多块钱呢!”
56岁的马廷玺是一名退伍军人。2011年返回家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了陕西咸阳有人养殖香鹑雁发家致富的故事,于是立马电话联系,从咸阳引进170只“雁娃娃”,试验养殖香鹑雁。“香鹑雁喜暖怕寒、爱清洁、食性较杂,只要细心,管理得当,其实也好饲养。”马廷玺说。2012年5月,第一批香鹑雁开始产蛋,他又购置了一台孵化器,自己孵化了700多只雁雏,在卖掉500只后,自己留下了200多只继续养殖。
问及销售情况,马廷玺介绍说,一只香鹑雁4个月就能达到出栏标准,雄雁5公斤左右、雌雁3公斤,每只香鹑雁卖价都在100元以上。马廷玺说,现在这些雁每天产蛋50多枚,再有一段时间就能孵化雁雏,今年至少要养1000只。他还买回了200只绿壳黑乌鸡鸡雏,并通过网络从辽宁订购了1000只专门散养的庄河大骨鸡鸡雏,还准备修建标准化的鸡舍和雁舍,注册家庭农场,进行规模化养殖,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林下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