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以来,国内小麦市场迎来回调行情。但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整,目前主产区小麦价格已基本止跌趋稳。整体来看,这一轮回调幅度有限,持粮主体心态理性,未出现恐慌抛售现象,市场凸显较强的抗跌性,后市小麦价格还能继续上涨吗?
监测显示,截至11月14日,主产区制粉企业国标二等普通小麦进厂价2470~2530元/吨,周环比下跌10~20元/吨,但月环比上涨20~30元/吨,且高于上年同期40~50元/吨,反映出年内小麦市场在成本支撑与需求温和复苏下的韧性。当前国内麦市多空因素交织,供需博弈依然激烈。麦价下行空间受成本及刚需限制,上行缺乏需求强劲拉动,短期稳中窄幅震荡或仍为市场主旋律。麦价虽有上行契机,但或难超过前期高点。
区域供需分化 麦价有涨有跌
据市场反映,近期麦市供需相对平衡,但结构性差异明显。高价区粮商出货意愿较强,低价区上量相对有限,不同区域麦价有涨有跌。据了解,目前主产区麦价已基本止跌趋稳,局部小幅反弹。11月14日,河北邢台制粉企业新普麦净粮进厂价1.24~1.253元/斤,山东菏泽1.258~1.269元/斤,河南新乡1.265~1.27元/斤,江苏徐州1.245~1.262元/斤,安徽亳州1.259~1.26元/斤,部分周环比出现0.005~0.01元/斤的小幅调整。
据分析,本轮麦市调整相对温和,短时间内便止跌趋稳,主要因政策性集中收储后,市场余粮压力减轻,加之饲用消费预期增加以及小麦晚播影响,持粮主体看好后市,惜售心态增强,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减少。
优质麦市场继续呈“供需偏紧、价格坚挺”特征,主产区报价显著高于普麦。11月14日,优质强筋小麦主流价格2600~2820元/吨,普通小麦2480~2540元/吨,优普价差维持在120~280元/吨区间,处于较高位置。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八成,其中黄淮海近八成半。分省看,河南近八成,安徽过八成,江苏六成半,山东、陕西近九成,山西过九成。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导致部分主产区冬小麦播期推迟,近期各地抢抓农时,加紧播种冬小麦。
储备投放克制 贸易交易升温
据了解,近期政策性储备小麦拍卖投放量处于低位,市场猜测或因冬小麦晚播,为保障农户种麦积极性而有意克制。11月10日,苏州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3年江苏产小麦5000吨,全部成交,底价2380元/吨,成交价2425~2450元/吨,成交均价2444.5元/吨。
11月11日,陕西省储粮竞价销售2021年产混合麦2000吨,全部成交,底价2520元/吨,成交价2520元/吨。11月12日,中储粮西安公司竞价销售小麦2369吨,成交量350吨,成交率15%,成交价2540元/吨。11月13日,广东省粮油储运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0年产红麦4969.63吨,底价2600元/吨,全部流拍。11月14日,湖北宜城国家粮食储备库竞价销售2023年产县级小麦3005.23吨,全部成交,底价2400元/吨,成交价2420元/吨。
据市场反映,受区域供需分化影响,部分地区小麦市场上量偏少,加之近期储备投放减少,贸易粮竞价交易明显升温。11月11日,江苏宜兴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5年江苏产混合麦6227.7吨,全部成交,底价2420元/吨,成交价2460~2470元/吨,成交均价2464元/吨。11月13日,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博里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5年产混合麦332.94吨,底价2460元/吨,全部成交,成交价2460元/吨。11月14日,江苏华靖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5年江苏产红小麦5600吨,全部成交,底价2490元/吨,成交价2490元/吨。
终端刚需采购 回暖尚需时间
据市场反映,近期面粉企业开机率普遍不高,制粉需求平淡,但部分企业仍存在补库需求;饲料企业按需采购,基本延续随用随采;储备企业轮换采购已基本收尾,当前采购对市场影响已经不大。面粉经销商大多采取低库存策略,面粉价格平稳运行,开机率低导致麸皮产出减少,局部麸皮价格稳中有涨。11月13日,主产区制粉企业特一粉出厂价2760~2800元/吨,周环比持平;麸皮出厂价1710~1760元/吨,上涨30~40元/吨。
受小麦价格震荡回调、副产品价格小幅上涨的影响,近日面粉企业理论制粉亏损缩小。监测显示,11月12日,华北黄淮地区制粉企业平均理论制粉利润-73元/吨,周环比亏损缩小9元/吨。其中,河北石家庄-35.9元/吨,山东济南-95元/吨,河南郑州-87.3元/吨。
市场人士认为,当前下游面粉企业面临的压力仍然较重。一方面,面粉加工需求整体不旺,终端消费缺乏亮点,工厂新增订单有限;另一方面,面粉企业盈利空间不足,在成本高企和销售不畅的夹击下,经营压力较大。距离年关传统消费旺季尚有时日,市场需求回暖也需要时间。
相对于小麦价格的回落调整,近期玉米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即使如此,当前小麦与玉米的价差仍然较大,小麦饲用替代性价比不高。11月13日,主产区小麦收购均价为2480.15元/吨,周环比下跌0.17%;玉米收购均价为2152.34元/吨,上涨0.32%;小麦、玉米价差为327.81元/吨,缩小11.2元/吨。玉米价格温和上涨,对小麦市场更多是心理支撑,而非实质性的需求拉动。
至于个别储备企业的轮换零星采购,对市场影响有限。11月10日,安徽颍上县常平储备粮库有限公司竞价采购2025年产小麦5000吨,底价2540元/吨,全部成交,成交价2540元/吨。11月13日,中储粮成都公司竞价采购小麦7000吨,全部成交,底价2850元/吨,成交价2810~2840元/吨,折价10~40元/吨。
多空因素交织 波动空间有限
进入11月以来,持续上涨的小麦价格突然“刹车”,转入阶段性回落周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可喜的是,经过短期的调整,主产区小麦价格便止跌趋稳,部分企业小幅上调收购价格。调整后的麦价能否重拾涨势,上涨空间有多大?当前,支撑麦价偏强的积极因素仍然不少。一是由于今年小麦托市收购总量超出市场预期,小麦饲用替代量同比增加,基层余粮同比偏少。二是目前部分地区冬小麦播种尚未完成,晚播引发的产情担忧仍然存在。三是小麦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外麦冲击减弱。
不过,制约小麦价格走高的因素同样存在。一是我国小麦市场供需整体宽松,尽管今年流通粮源同比偏紧,但市场不会出现缺粮现象。机构预计,2025/2026年度全国小麦产大于需,年度结余约1200万吨。二是面粉需求疲软导致企业开机率偏低,无论是制粉企业,还是面粉经销商,均采取“按需采购”的补库策略,对高价粮承接乏力。三是市场对陈粮拍卖的传闻心存忧虑,目前国家托市小麦拍卖尚未落地,启动时间、底价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心理。
综合分析,目前小麦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供需博弈激烈,预计短期小麦市场行情仍将以稳中区间震荡为主,大幅波动的概率不大。即便小麦价格重返涨势,估计涨幅也将有限。建议各持粮主体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供给变化,切忌盲目追高,宜抓住机会、分批走货,以规避后市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