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粮油价格 » 大豆市场需求不佳 新豆行情或将受抑制

大豆市场需求不佳 新豆行情或将受抑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25-09-11  来源:粮油市场报  浏览次数:0
导读:预计今年全国新季大豆总产可能突破2150万吨,产大于需特征或比去年更加明显,但鉴于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国内豆市仍存在较多不确定...

预计今年全国新季大豆总产可能突破2150万吨,产大于需特征或比去年更加明显,但鉴于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国内豆市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受上年度先抑后扬的大豆行情影响,今年南北产区收购主体对豆市持有不同的心态和观点。那么,新年度国产大豆产情如何,未来行情预期将向何方?


截至9月5日,长江流域和江汉平原的湖北新季大豆主产区已收获六成,中晚熟品种正值上市高峰。目前,湘北地区和湖北东部产区以及毗邻的皖南安庆新豆也有零星收割,预计9月15日连同安徽颍上将进入集中收获期。9月5日前新疆伊利新豆陆续开镰,黑龙江9月5日已有早熟豆零星上市,同比提前一周。预计9月20日前后,东北豆区有望陆续开始收割,高峰期将与苏、鲁、豫、皖同步。


今年关内主产区大豆面积降幅约6%,单产、总产受气候因素影响同比均将下降,但新疆面积增幅明显,总产提升有望弥补关内70%的减量。东北产区大豆生长期气候条件有利,总面积同比增加7.3%,产量结构总体优于多年平均水平,有望高于去年8%~10%。今年全国新季大豆总产量可能突破2150万吨,增幅或高于之前农业农村部预测的44万吨。


湖北产情已经明朗,关内大豆总产或减


关内大豆产区(指可向市场提供商品豆的鄂、湘、苏、鲁、豫、皖、冀主产区)以及西南间作套种区(云、贵、川等,四川可供量高于云、贵)的面积、产量结构和商品优良率,与当年的价格走势有密切关系,区域间上市时间跨度大,天气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鄂、苏、鲁、豫、皖今年大豆总产同比或减少48万吨,约为605万吨,比2023年下降163万吨。


湖北中西部的天门、京山是全国新季大豆上市最早的区域,每年7月中下旬就有市场流通,中晚熟品种8月底至9月上旬集中上市,种植面积分布于石首、公安、监利、荆州、洪湖、江陵、潜江、仙桃、钟祥、沙洋、京山、天门等地市,至10月底仍有“九月寒”收获未尽。


湘北以及鄂东产区、皖南安庆和淮河沿岸的颍上、江苏南通新豆9月15日前后均将批量上市。往年同期河南许昌也有新豆上市,今年因播期干旱而略有推迟。这些地区上市时间与湖北错开,每年均以湖北豆行情为参考。


湖北产区新豆只能参考“老豆”行情和市场接受度调整,从调研情况看,今年流通量比往年同期明显减少。因质量原因,很多大型豆制品企业迟迟不肯入市,销区市场接受度也有所下降。9月中旬外地市采购人员将陆续向外围产区转移,湖北豆源流通将受挫。


湖北豆区产情已明朗,今年关内大豆在生长过程中,从长江流域至黄淮海地区,总体气象条件呈弊多利少状态。在种植面积综合降幅约6%的基础上,因高温持续时间较长,致使最早上市的湖北产区单产下降,且质量和价格差异明显。苏、鲁、豫、皖夏收后高温持续,土壤严重失墒,各地播期推迟,生长期内山东南部、安徽中北部、河南大部、江苏北部等地36~3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持续46~57天不等,打破了各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给大豆生长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据分析,关内产区大豆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湖北、河南花生和玉米面积增长挤占了大豆面积,安徽、山东、江苏农户干播或抗旱抢种高产作物玉米,抑制了低产、低效益的大豆种植面积。上述5省大豆面积同比综合降幅为6%,与2023年相比降幅达21.8%。一些老豆区面积减幅更大,但各地新增了一些新豆区,适度弥补了老豆区过大的面积降幅。


高温热害导致大豆单产下降。由于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热害造成底部落花、落角较重,有效结荚数偏低。部分不耐高温的品种抗逆性差,产量进一步降低。9月初各地气象条件明显改观,土壤墒情较好,加上光照适宜,利于干物质积累,百粒重或适度增加,单产有望得到一定修复,但商品优良率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湖北产区大豆质价全面分离,达标商品豆均价高出去年200~300元/吨,收购主体出现增仓赌市心理,但受外围推迟上市区域的豆价影响,偏高的价格将使其流通受阻。近日,湖北产区不同质量的大豆价差明显。因产量预期下降,加上2025年春季至8月底价格涨幅较大,近期陆续入市的外围收购主体,大多产生趁新豆上市时积极建仓的心理,可能会使初上市时毛粮价格高出去年200~300元/吨。


东北产区大幅增产,价格优势将较明显


今年东北产区大豆播种面积明显高于计划,且高出上年度7.3%,主要因各地大豆种植补贴较高,而去年玉米价格较低,大豆种植成本普遍低于去年,在237~252元/亩之间,地租也比去年下降。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气象条件利于大豆生长,土壤墒情良好、光照充足,各地大豆长势和结荚率优于近3年平均水平。


9月5日,黑龙江部分地区已有早熟豆收获,因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气温高于常年同期2~3摄氏度,使得大豆在完成有效积温总值后,比常年提前一周上市。早熟品种收获的实际单产为400斤/亩,预计9月20日以后收获的大豆单产总体将高于当前上市的大豆水平,且蛋白含量也会比当前上市的大豆高。


东北大豆面积、单产、总产大幅增加,部分贸易商产生过度看空豆市的心理。上周,国储陈豆投拍两轮(次),其底价经过8月底调整后,依然维持在4100元/吨和4150元/吨,由于有一定刚需,两次投拍总量8.842万吨,实际成交2.04万吨,部分库点略有溢价。国储持续增加有效供给,使得大豆现货行情日益走低,估计新季大豆集中上市期东北产区部分贸易商将有一定量的豆源滞留。


本周国储大豆继续投拍,但形式更加多样化。9月8日以双向竞价形式投拍2.6464万吨,9月9日采用单拍形式投拍产于2022年、2023年的陈豆3.711万吨,节奏明显加快。传言本周将有4场(次)不同方式的投拍,注意轮次间陈豆底价变动和还新豆的价格方向,其变动也是对未来收新豆的行情引领。


近年来,东北产区高蛋白大豆品种增加较多,议价优势较强,市场倾向性选择增多,取代了关内部分豆源的转化。总体上,东北商品豆流通价格将远低于关内主流“杂豆”常年均值,将令关内42%~43%蛋白含量的豆源流通阶段性受挫,关内大豆行情或难达到收购主体预期,苏北部分品种受豆制品需求抑制,也有较强的议价优势。


政策效应决定国产大豆行情的起伏,国际大豆市场变幻莫测。按现在港口进口大豆3960~4000元/吨的分销价,东北产区低蛋白高油大豆新粮收购价3800元/吨也不为过。但比去年商品豆收购价高,需慎重考虑。近期关注外盘豆类变化对连盘豆一带来的影响,部分期现结合的贸易商对达标豆质应控制好上限。


新疆增产弥补关内,食用豆源产大于需


新疆大豆面积、单产和总产提高,弥补了关内产区近70%的降幅。2024年新疆大豆种植面积123.3万亩,今年达183万~185万亩,9月初伊利已有新豆连片收割,亩产多在320~380斤之间,总产有望突破32万~35万吨,比刚推广种植大豆的2022年(35万亩)增加近150万亩。今年鄂、苏、鲁、豫、皖大豆面积和总产的降幅被新疆弥补70%以上。


国内食品级豆源产大于需,需求端会权衡质量和价格,寻求利益最大化。关内大豆减产提振收购主体赌市心理,东北丰产令贸易商看空豆市,而终端市场将综合南北大豆质量和价格,引领加工网点寻求豆制品利益最大化,供销主体大多都有仪器设备,依据蛋白含量议价已成为常态。东北产区豆价一旦接近或略高于去年同期,关内与之价差拉大,市场转化便会倾向于选择东北豆源,使得关内豆源后移。


豆市需求不容乐观,新豆行情可能受抑


关内产区2024年新季大豆行情受上半年持豆主体严重亏损形成的心理恐慌所影响,开秤价参考东北除去运费差率外,进入终端后基本与东北42%蛋白含量大豆价格持平。市场倾向于转化这种低价豆,收购商以随收随走为主,不大量增加库存,以致春节后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价格涨幅高达800~1000元/吨,部分区域优等大豆走出独来独往行情。


受此影响,今年关内大豆单产和总产下降后,收购商有相互攀价的可能,而豆农可能会表现出惜售情绪,进而形成僵持局面,价格居高不下,终端将把转化重心转移至东北。


依据今年国内大豆产情,仅从食用大豆需求来看,呈产大于需格局,鉴于国际市场存在较多复杂因素,东北大豆价格底部已比美豆有优势,或许上市初期的9月底至11月上旬价格会像去年那样走低,但当商家都想触底建仓时低价或难维系,一旦豆农表现出惜售心理,建议市场经营主体保持理性,跟风增仓将提高成本预期,增加后市风险。


总体来看,市场需求不佳或对大豆行情产生抑制。一是副食品供应充足,抑制豆制品消化;二是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变化,消费观念有所改变;三是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失衡,食用豆制品的主流群体逐渐减少;四是高端餐饮消费下降,大量外卖餐品中95%不含豆制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