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小麦、油菜、大豆、玉米等粮油作物陆续进入收获季。集团上下以技术、农机、政策多重保障,高效调度农机具,抢晴天战雨天,加快抢收进度,全力推进秋粮适收快收、应收尽收。据了解,2025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总播面积581.11万亩,截至10月7日,收获面积434.09万亩,总收获进度74.7%。
秋收生产遇到连雨天气,免渡河农牧场公司积极应对,聚焦“防霉变、提效率、保颗粒”目标,推进收获作业。通过安排专人精准监测小麦成熟度,紧盯天气间隙,抢抓每个短暂的“窗口期”,只要天空放晴,所有机械便立即投入作业当中,全力与天气赛跑。作业中,农机驾驶员反复调试收割机,通过优化割茬高度、拨禾轮转速、脱粒滚筒与凹板筛间隙等参数,将机械调配至适合泥泞地块作业,实现小麦高效收割,新采购的15吨自卸卡车凭借强负载与高灵活性,大幅提升运输效率。此外,公司对小麦留种烘干时采用50摄氏度低温烘干工艺,精准降低种子水分,抑制内部呼吸作用与活性酶活性,让种子进入最佳“休眠”状态。
免渡河农牧场收获的小麦正在进行筛选,等待烘干后入仓。
为确保小麦粮食品质达标,谢尔塔拉农牧场各连(队)提前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通过“查看麦穗颜色、按压籽粒硬度、检测含水率”三步法,逐地块精准判定小麦成熟度,针对不同地块“早熟、中熟、晚熟”的差异,制定差异化分段割晒方案,避免“一刀切”式收割导致的品质不均问题。
收割时,作业人员驾驶割晒机精准切割麦穗底部秸秆,将麦穗整齐铺放在田间垄沟内,保留部分秸秆覆盖,既减少阳光直射导致的籽粒养分流失,又能借助田间通风环境加速水分蒸发;待水分降至最佳脱粒标准,立即调度联合收割机开展机械化捡拾脱粒作业,有效减少了籽粒破损,使整体粮食品质达到优质小麦收购标准。
今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进一步明确技术标准、产量目标、效益指标和责任主体。通过“考核定责”压实田间管理责任,将单产指标、总产目标、公斤成本、亩均效益等核心指标,直接纳入考核体系;根据积温、地力、气候条件,把24个农牧场划分为四大片区,不搞“一刀切”,让单产指标更贴合实际,“分类定产”激活不同地类潜力。秋收中,集团坚持协调联动、强化保障减损提效,持续强化田间路、气象、信息化等要素保障,及时调运适用农机具,抢晴收获,全面提高秋收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