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货回顾
国内主产区新季玉米收割范围扩大,潮粮储存难度大,贸易商随收随走,新粮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足,用粮企业需求不足,打压现货价格大幅下行。东北产地潮粮上市数量增多,北方港口新玉米到货增量明显,贸易商收购积极性一般,收购价格下调明显,其中锦州港周比下跌120元/吨;南方港口内贸玉米到货量不大,国庆节前终端采购补库需求回暖,假期后下游需求减弱,终端采购节奏一般,贸易商报价小幅走弱,其中蛇口港周比下跌30元/吨。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基本稳定,局部价格大幅回落。东北产区陈粮库存相对有限,陈粮少量交易,价格相对坚挺。10月新季玉米进行大范围收割,玉米存在丰产预期及潮粮不耐储存,新粮上市继续增多,多数贸易商随采随走,主要供应深加工企业,深加工企业厂门到货较多,价格明显下挫,其中哈尔滨周比下跌140元/吨;华北黄淮产区遭遇持续阴雨天气,玉米收割进度有所受阻,但新玉米收割后无法晾晒,玉米水分较高、坏粮风险增加,玉米品质下降,基层种植户及粮点随即出货,新粮上量明显增多,用粮企业压价收购心态转强,价格持续走低,其中潍坊周比下跌80元/吨。
二、期货回顾
美盘玉米:2025年9月26日CBOT-12月玉米合约收跌3.75美分,报收422美分/蒲式耳。因玉米收割步伐将会加快。2025年9月28日CBOT-12月玉米合约收跌0.50美分,报收421.50美分/蒲式耳。因收获压力沉重等待季度库存报告。2025年10月8日CBOT-12月玉米合约收涨2.25美分,报收422美分/蒲式耳。因预期美国玉米产量可能下调、邻池大豆上涨。2025年10月9日CBOT-12月玉米合约收跌3.75美分,报收418.25美分/蒲式耳。因大豆期货走低、玉米收获步伐加速。
大连玉米: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玉米主力合约2511,9月29日开盘价2178元,收盘价2159元,跌17元,最高价2187元,最低价2155元,结算价2171元;9月30日开盘价2154元/吨,收盘价2143元/吨,跌24元/吨,昨结价2171元/吨,最高价2160元/吨,最低价2146元/吨;10月9日开盘价2120元/吨,收盘收2138元/吨,跌9元/吨,昨结价2147元/吨,最高价2146元/吨,最低价2120元/吨;10月10日开盘价2136元/吨,收盘价2125元/吨,跌11元/吨,昨结价2136元/吨,最高价2140元/吨,最低价2124元/吨。
三、生猪市场
国庆假期,本应是生猪的传统需求旺季,但市场却呈现“旺季不旺”的态势。全国生猪主流成交价在11.0~12.6元/公斤区间运行,川渝地区成交价更是跌破11元/公斤大关。虽然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但实际产能去化速度不及预期。当前全国生猪出栏量将维持惯性增长的态势,市场供应压力持续增长。当前猪价已经进入磨底阶段。短期来看,供强需弱使猪价承压运行。中期来看,2—6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加,下半年生猪供给增长预期仍然存在,年底猪价上涨幅度受限。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水平且生产效率同比提升,若排除疫病影响,则今年全年生猪产能将持续提升。
四、玉米库存
截至10月10日北方港口四港玉米库存共计约70万吨。北方港口新粮陆续集港,库存小幅增加。截止周五广东港口玉米库存32万吨,饲企以执行前期合同为主,新签订单偏少,内贸玉米日均出货在3.5万吨。
五、后市分析
10月份,中国陈化玉米库存将继续下降养殖及饲料生产所需玉米数量将继续增长、国储玉米轮出拍卖上市将继续补充市场供应,基层陈海玉米逐步见底市场流通粮源将进一步吃紧,理论上对价格依旧存在一定的利多支撑。但华中华东及河北早春玉米继续上市,北方主产区新季玉米进入集中收割季,新季供应压力凸显,叠加小麦饲用量继续维持高位的有限补充,总体上10月份期间大多数时候玉米供应不存在缺口,市场利空压力依旧更大。预判10月份期间大多数时候产区玉米交易价格总体继续偏弱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10月份月度均价环比继续下跌的几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