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从“偷着烧”到“舍不得烧” 75万吨秸秆变成“香饽饽”

从“偷着烧”到“舍不得烧” 75万吨秸秆变成“香饽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9-05-29  浏览次数:411
导读:在河南省新蔡县砖店镇的一块麦田里,收割机刚收完麦子,后面就跟着一辆秸秆打捆机,一路走过,秸秆自动打包成捆留在了麦地里。“...

在河南省新蔡县砖店镇的一块麦田里,收割机刚收完麦子,后面就跟着一辆秸秆打捆机,一路走过,秸秆自动打包成捆留在了麦地里。


“一捆秸秆能卖一块钱呢,谁还舍得一把火给烧了?”63岁的农民梅金云说。


河南省新蔡县是产粮大县,全县种植小麦面积超过130万亩,今年夏粮再次迎来丰收,但也产生了75万吨秸秆。过去,为了不影响耕种,农民常常“一烧了之”,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引发火灾,如何处理好秸秆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治理秸秆焚烧,关键要把秸秆的利用价值发掘出来。”河南未来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谷卫东说,公司从农户田里回收秸秆,利用秸秆与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有机肥,不仅发酵速度快、产气率高,而且有机肥料营养均衡,秸秆实现了变废为宝。


在新蔡县余店镇谷庄村,记者看到了一个占地近10亩的秸秆储存车间,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捆捆秸秆。谷卫东说,这样一个储存车间可储存20万吨秸秆,新蔡县已经建成了12个,每年夏收和秋收时,公司都会免费为农民的秸秆打捆,农民自愿将秸秆送到公司后一捆秸秆可以卖一块钱。


“别看一捆只有一块钱,积累起来,也是一笔收入。”谷庄村村民李花平说:“以前秸秆都直接烧了,现在一亩地秸秆能打30到40个捆,一捆1块钱,我家10亩地光秸秆能赚400来块钱。”


不仅能做有机肥,秸秆在养殖大户的眼里也是做饲料的好原料。前脚刚收完麦子,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石庄村的养牛大户耿继青就开始回收秸秆加工做饲料了。“我一年收6000亩地的秸秆,成本也就六七万块钱,但能节省将近20万元的饲料钱,既省钱又环保。”耿继青说。


新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希山介绍,新蔡县夏收产生的75万吨秸秆中,有30万吨实现了能源化利用,另外还有35万吨实现饲料化和还田。综合利用让秸秆成了“香饽饽”,不仅有效治理了秸秆焚烧问题,也带动了当地循环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