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皖小麦收购市场行情分析
1、宏观面:政策微调经济增速符合预期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6月份国内CPI分别同比上涨2.7%、2.7%,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GDP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较一季度有所放缓。今年6月世界银行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的2.4%下调为2.2%,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由5.5%降至5.1%。专家表示,经济增速放缓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现象,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和经验实现经济稳增长,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基本可以预估。
2、政策面:托市政策及时出台支撑行情稳步上涨
5月31日起,国家陆续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四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托市政策的启动较去年(6月12日)明显提前,为市场传递了有效利好消息,收购工作开展顺利。而针对今年收割时期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小麦质量下降的现象,7月9日,发改委又及时出台政策,要求放宽小麦托市收购标准,做好不完善粒超标小麦的收储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基本面:生产形势预期较好天气影响小麦量质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3189万吨,比2012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其中冬小麦产量11567万吨,比上年增加148万吨,增长1.3%。但是在收割期间的连续阴雨着实影响了市场主体的心理预期,市场行情亦随着生产形势的转变悄然发生变化,“买方市潮与“卖方市潮相互博弈。
4、购销面:市场主体表现活跃优麦一度遭抢购
四省小麦托市收购预案启动以后,市场收购主体表现活跃,购销积极,而从收购主体的构成来看,今年的收购主体较往年有所减少,饲料企业受行业不景气影响,尚未大面积入市,不像往年是拉升小麦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而随着麦价的不断攀升,农户惜售与市场主体提价难收促使夏粮收购市场一度处于“卖方市潮,尤其是质量较好的小麦,价格的上涨并未带来上市量的大幅增加,反而增加了农户的惜售心理。另外,面粉加工企业由于陈麦流通量较少及库存量较低,也积极入市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收购难度。
5、国际小麦:全球麦价持续低迷引发进口高潮
截至7月18日,9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到我国口岸完税总成本2322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了726元/吨,较年初下跌了逾300元/吨。美国农业产区天气条件改善,欧洲和黑海等地区小麦丰产在望。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2013公历年全球小麦产量可能增长6.8%,达到创纪录的7.04亿吨。7月份迄今为止中国已经从美国进口了132万吨小麦,传闻近日正在议购50万吨澳麦。因国内小麦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国际小麦价格低廉、全球小麦增产预期较强,小麦价格存在下降预期,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中国小麦进口量为500万吨,比上年增长73%。
三、粮食物流市场
时至7月下旬,夏粮收购进程过半,粮食收购呈现倒“V”字形,粮食运输市场阶段性行情明显,上下起伏较大,内河运输受夏粮收购提振,货运需求有所增加,但后劲明显不足,预计夏粮收购高峰过后运价将会下滑。沿海运输因小麦购销平淡,行情维持低位姿态。
1、内河运输:货运需求增长放缓,小船运费后期乏力
苏皖内河粮运市场以夏粮收购为淡旺季分界线,从历年夏粮收购情况来看,内河粮运市场可以分为快速上涨阶段与稳步下滑阶段。
快速上涨阶段:进入6月,夏粮收购正式开始,粮食经销商积极采购粮源,夏粮流通量一路上涨,内河粮船运费也应声上涨。据分析原因如下,首先,今年小麦收获期间天气复杂多变,小麦出现倒伏、发芽、黑胚等情况,小麦品质有所下降。粮食经纪人扎堆品质较好地区收粮,导致区域性粮食货源爆发式增长,内河干散货运输市场运力由“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给予船方涨价契机。其次,国际稻米价格下滑,相关数据显示,前期越南大米进口到国内完税后价格,比普通籼米低640元/吨左右,价差明显。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加大采购进口大米力度,争抢内河船舶运力。再次,目前国内宏观经济不景气,6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初值为48.3,低于此前预期的49.4,为9个月以来的新低。显示国内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景气度无明显好转迹象。地方政府迫于经济压力,投资基建项目热情大涨,因此黄沙、石子等干散货货源供应有所增加,内河小船运力进一步被瓜分,运力愈发紧张。
稳步下滑阶段:内河粮船运费下跌的影响因素如下:首先,自夏粮收购以来,部分贸易商认为今年小麦市锄会多,入市收购积极,甚至有的投机商高息融资存粮,赌后市热情高涨。新麦购销市场异常活跃,收购量也是节节攀升。经过前一轮的新麦抢购高峰之后,受价格过高以及资金不足的制约,收购进度开始放缓。据国家粮食局夏粮收购进展公告显示,截至7月10日,江苏、河南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3288.4万吨,同6月30日累计收购数量2554.9万吨相比,10个收购日仅增长733.5万吨,收购进度继续放慢。收购进度的放缓导致小麦流通量的下降,粮船运费高位支持利好渐失。其次,今年的夏粮运输高峰已过,前期压港、滞留的粮运船舶不断投放运输市场,增加运力供应,运力供不应求的形势料将在近期得到逆转,夏粮流通量减少,运力供应增加。供求关系一增一减之间,决定了粮运行情后期弱势格局。
2、沿海运输:南北小麦货源平淡,沿海运费低位运行
夏粮收购进程过半,南北粮食购销较为平淡,流通量虽有所增长,但仍处于低位区间,沿海粮食运输走势疲弱,粮船运费低位持稳。
6月伊始,新麦大量上市,但此时的南北小麦购销市场重点仍是陈麦,而6-8月是面粉市场传统淡季,天气气温高,民用领域消费量下降。此外气温多变不易久存,导致食品厂、挂面厂、经销商等都不会大量囤货,面粉交易将按需采购。面粉销售疲软导致小麦市场购销较为清淡;粮食货运量自然稀少,南北粮船停港等货时间拉长。随着夏粮收购的稳步推进,贸易商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收购后,已经为下半年的经营备下充裕的物资,但也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和库存容量,而近期银行业爆发的“钱荒”,使得银行业贷款意愿明显下降。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资金链更加紧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资金使用成本,使其出于经营需要与资金还贷的压力开始慢慢吐货,直接增加了流通货源。另外,据了解,南方地区的饲料及面粉加工企业自行采购量也逐渐增加,对粮运行情起到了一定的利好作用。
随着夏粮收购的慢慢收尾,新麦南下流通量势必快速增加,同时,夏季是我国沿海地区遭遇台风袭击的多发季节,沿海粮食运输为规避分险,大多选择合适港口、锚地避风,粮船供应相对趋紧。预计本月下旬开始沿海小麦运输行情或将掉头向上。
四、后市展望:市朝将成夏粮收购主导
从目前江苏安徽两省的收购形势来看,收购进度由南向北逐步接近尾声,收购初期小麦价格短时间、大幅度的上涨也透支了减产、减质的利好,目前大多数地区小麦价格已经远高于政府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河南、江苏、安徽局部地区已经停止托市收购,部分收购主体也开始观望退出收购市场,市场竞争程度较前期下降。而农户的惜售及采购主体的观望也使得更多粮藏于民,为后期提供了更多的市场运作空间。建议采购商可以根据自身资金及仓容条件适量收购新小麦,降低后期经营成本,谨防恶意抬价,同时关注国内外小麦及相关农产品行情,宏观政策动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