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明显

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明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24-06-27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罗晓宇  浏览次数:43
导读:6月26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然资源部批复我省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我省系统...

6月26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然资源部批复我省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我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其中,2023年全省耕地面积超过8340万亩,较上年增加约20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上年下降5.5%;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率、工业固投强度、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分别提升4.6%、5.4%、6.0%。


据介绍,自改革试点以来,我省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构建一套土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创新产业园区“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管理新机制。特别是聚焦制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难点堵点问题,各地深化改革探索,形成了“健康体检+土地管家”、工业项目“一码管地”、涉法涉诉土地处置等一批成果。


其中,我省从经济、社会、生态和管理等4个维度设置8项指标,创建土地效益评价体系,作为评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核算的主要依据。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精准配置给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高、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好项目。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程包保服务,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以重大建设项目不占、少占耕地为切入点,把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在规划设计、选址选线等项目全生命周期,采取多部门会商、多方案比选、多效益权衡,从源头上破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占用耕地比重高的难题。


此外,我省推行项目用地预审选址综合论证,实施“用地清单制”“标准地”供应和“双合同”监管,实行用地计划指标分类保障,让亩均效益高的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优的土地要素保障。严格用地标准管控和节地评价及应用,创立“一码关联、一码管地”等管理新模式,初步实现产业项目全程节约集约用地。


在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方面,加强产业园区“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管理。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促进园区空间节约高效。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健全工业用地多元化供应和分割转让,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工具,激励市场主体提高开发率和容积率,打造产业园区多尺度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