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创富 » 河南省商城县:万亩丝瓜络 铺就致富路

河南省商城县:万亩丝瓜络 铺就致富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24-08-12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洪兰 廖小燕  浏览次数:397
导读:借助电商平台,河南省商城县的丝瓜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起全球市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

8月是丝瓜的丰产期。8月8日,走进河南省商城县双椿铺镇三教洞村丝瓜络种植基地,一眼望去,黄花点缀在郁郁葱葱的丝瓜棚架上,架下挂满了一条条细长饱满的丝瓜,村民们忙着在园里整理藤蔓,四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条条细长饱满的丝瓜挂满了棚架。

三教洞村属丘陵山区,地理位置偏远、产业基础薄弱。2023年,该村“两委”在充分考察后,结合本村实际,在原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种植丝瓜络,整地、搭架、攀网……率先带头种植了50亩,当年就见了效益,集体经济增收6万余元。

如何变“单打独斗”为“集体作战”,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双椿铺镇三教洞村丝瓜络种植基地。

“村干部专门找到我家,劝我们把空闲土地利用起来种植丝瓜络,还帮着联系技术员手把手地教,由村集体与原耕公司签订订单收购协议,这样的好事大家伙都抢着干。”三教洞村村民陈太珍说。

短短几个月,三教洞村的丝瓜络产业从最开始的村集体独斗,到现在已有50余户群众参与进来,散户种植丝瓜络达70余亩。

“丝瓜络种植技术含量低,投资少、风险小,且种植周期短。目前,我们村季节性用工每天达100余人次,每亩年收入4000至5000元。”该村党支部书记谢长生介绍道。

无独有偶,远在20余公里外的河凤桥乡新桥村丝瓜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给风干的老丝瓜去皮去籽,取出丝瓜络,并将其码放整齐。

据了解,该基地是由商城县委组织部结合驻村第一书记“四项基本职责”牵头组织,商城县原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的一项乡村振兴富民产业,通过“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的生产模式,建立村集体、农户、公司三方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就业、增收致富。目前全乡丝瓜络种植面积约2500亩,年产丝瓜300余万根,年产值1600万元以上,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30余万元收入,同时带动周边群众200余人参与务工,人均年增加务工收入1.2万元。

村民们正在基地内劳作。

2016年11月,“90后”杨淑娟返乡创办了原耕公司,坚持优选地方优质农特产品,借助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

在深入乡村优选农特产品时,杨淑娟发现挂在篱笆上的丝瓜络大多无人采摘。而丝瓜汁饮品、含丝瓜成分的化妆品和保健品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她觉得丝瓜产品有较大挖掘潜力,如果深加工后附加值更是能提升几倍。于是,公司投资了一个丝瓜络产品加工厂,不久便研发出包括鞋垫、杯刷、洗澡巾、清洁布在内的40余种丝瓜络产品。

丝瓜络产品深受外国友人喜爱。

“这些创新产品一经推出就大受追捧,国内外订单持续增长,已远销到国外50多个国家,涵盖国内外170多个城市。”杨淑娟说,丝瓜络制品的热销,也带来对原料需求的猛增。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已在商城县12个乡镇48个村建立了丝瓜种植基地,今年又扩展到相邻的潢川、固始两县,总种植面积超万亩,丝瓜络单品电商销售额已达3100万元。

杨淑娟表示,种植丝瓜每亩收入近5000元,平均每种植3亩丝瓜就可带动一人就业。随着丝瓜络产品的热销,也为老区群众嶼出了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因地制宜发展的富民新路子。

丝瓜络浴擦。

“小丝瓜出国门,闯出乡村振兴新‘丝’路。”商城县委副书记吕菲表示,借助电商平台,商城县的丝瓜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起全球市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