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菌包的水分还很充足,暂时不需要加水。”8月30日下午,乐山市五通桥区乐佳食用菌专业合作大棚内一片忙碌,理事长黎明正指导工人管理蘑菇。而前一批成熟的蘑菇如今已基本采摘完毕,被放入了冷冻库。
婉拒高薪岗位回乡发展现代农业
黎明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他一直梦想着学到最好的农业种植技术。在网上查到菌类种植领军人物的联系方式后,黎明第二天就乘火车前往福建。
扫地、加料、打杂、搬运连续多天加班,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面对老师的考验,黎明扛了下来。最终他的诚心打动了老师,老师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全部传给了他。
学成归来的黎明很快在一家台资涉农企业找到了工作,并迅速升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创造了进公司10个月升为部门主管的神奇纪录。
然而这时黎明却辞职回乡了,他想要当一个农民。老板从台湾飞过来亲自挽留,许诺高薪高职都不能将他留下。“我的理想是做个农民,让大家看看新时期的农民应该是怎样的。”黎明坦言,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他也受过一些歧视。之所以回乡发展农业,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农民的新形象,改变很多人对农民的看法。
亲自示范流程忙碌一年瘦身20多斤
2010年,黎明经过多方考察,正式在家乡五通桥冠英镇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
蘑菇种植技术对黎明来说没什么困难,在市场前景、种植技术等方面,黎明已经是专家。种植初期,黎明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种植基地,将传统的食用菌种植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相结合,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现代食用菌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降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本的同时,还破解了传统食用菌种植依靠季节和产品产量、品质不可控的弊病。
由于资金有限,不可能请太多工人,所以租用土地、搭建种植棚、搬运菌种等粗活累活黎明都和工人一起干,更多的时候,工人下班他还不能下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半夜才睡觉,他说,自己简直把蘑菇当成儿子一样照顾,甚至更精细。
基地建成之初,工人的技术培训是一大难题,尤其是一些种植过蘑菇的工人,觉得自己的种植技术简单好用,对黎明相对复杂的技术指导存在抵触情绪。“要不,你来做给我们看看?”面对工人的“挑衅”,黎明亲身示范,让工人口服心服。在示范之后,黎明明确告诉工人:“这是精细活,必须这样做,不然没有工钱!”
第一年,黎明用廋了20多斤的代价换来6万多元的利润。同学聚会时,同学对他的好身材很是惊讶,纷纷询问瘦身秘诀,他调侃说:“到我的基地来免费瘦身,我象征性收点费用。”
研发出“脆香菇”种了18个大棚都供不应求
针对传统蘑菇口感相对绵软,香味不够浓郁的缺陷,黎明研发出嫩、脆、香的蘑菇新品种,给蘑菇取名为脆香菇。脆香菇一经投放市场,便受到消费者青睐。脆香菇从最初种植的一个大棚发展到现在,18个大棚都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去年,曾在某国有企业任财务经理的王强和从事了8年木耳种植的大户聂勇加盟到黎明的团队。王强分管财务,每笔账清清楚楚,每个环节用数据说话;聂勇负责生产,凭借多年木耳种植经验,很快理解了黎明的蘑菇种植理念。
“我们三人是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3岁,年轻充满朝气,敢于创新、敢闯、敢干,而且有经验是我们最大的优势。”黎明笑着说。
2012年,黎明申请的乐山市五通桥区乐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式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投入资金120万元,建成现代食用菌生产基地20余亩,吸收社员87名,年生产各类菌袋100余万袋,年销售额35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
黎明说,目前合作社会员除了参加年终分红外,还有很多会员在基地打工,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每个在基地工作的农民年收入不会低于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