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党校调研组:规模经营不单是土地集中
土地经营规模多大适度
一个农户家庭要达到城镇居民年均收入水平,需种多少地?
户均2.3个劳动力,一年种两季,土地经营规模103亩
一个有2个劳动力的家庭,种多大规模单产最高?
(条件:可使用机械、但不能长期雇工)
被访的45个县乡村干部:40%认为100亩以下
48.9%认为100—200亩
被访的100个农户:72%认为100亩以下
——河北玉田县调查
●集约生产、社会化服务也是规模经营
规模经营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同模式有不同收益和风险,不同地域侧重点不同路径不同
当前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已成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共识和重点,一系列政策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但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一些误区,典型的表现是将农业规模经营简单理解为土地规模经营。一些地方过分、单一强调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忽视农业集约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致使农业规模经营出现偏差,效果不佳。
目前农业规模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路径:
——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主要是指单一农户或不同农户联合形成的集体组织、合作社、股份制组织等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和地块互换、归并等方式,提高单一经营主体土地经营规模和连片水平。
——组织引领型规模经营。是指在家庭承包、分散经营基础上,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当地生产传统和市场需求,有组织地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区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农业主导产业专业化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生产的区域规模化水平。
——产业联结型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建立健全产业分工、协作和利益联结机制,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户家庭经营的外部规模化水平。
——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是指在家庭承包、分散经营基础上,针对目前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大、雇工成本高、农户不愿放弃土地的现实,农民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接受农户委托,提供全程或部分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形成的新的统分结合的规模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同的规模经营模式有其不同的收益和风险特点,发展的条件不尽相同;不同区域的规模经营模式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和关键点,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
因此,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应结合各地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农民意愿,全面把握不同类型规模经营模式的内涵,正确选择适当的规模经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