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三夏”,在外打工的农村壮劳力都要返乡收割小麦、油菜,忙头一过再复岗挣钱,很是辛苦。近年这种情况在通州得到改变,“全托管”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使得“三夏”大忙变得越来越轻松。
28日上午,记者在通州区金沙镇万顷良田看到,南通农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建刚正在对流转种植的150亩油菜进行机器收割,比人工收割省事多了。
韩建刚三年前在万顷良田流转300多亩,去年达到500亩,今年突破1000亩,加上石港镇老家附近全程服务的1200亩,全托管面积达到了2000亩,近年来合作社的农机也逐年添加。
整个“三夏”,“全托管”经营主体不仅在收获上大显身手,在种植上也是勇挑重担。位于通州区石港镇的南通天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托管”土地2300亩,这几天正在忙着水稻育秧,不仅满足自己需要,还提供商品化秧苗2000多亩。
石西村21组村民周学进往年自己育秧,不但十分繁琐,有时管理不到位出苗不好,到插秧时还要为找苗犯愁,今年他把自己的4亩水稻育苗交给了合作社,每亩育秧、插秧费用为180元,而他在合作社打工每天收入70元左右,前后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这样算下来,自己还能赚到1000多元。
近年来,通州区加大对“全托管”的扶持力度,对“全托管”经营面积达到500亩以上的,每个经营主体财政奖补3万元,200亩至500亩的奖补2万元;对“全托管”经营面积达到1000亩、烘干粮食服务总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的,当年配套新建粮食烘干中心,每个中心奖补30万元。到目前,全区落实“全托管”经营主体80个,其中500亩以上53个,200到500亩27个,服务总面积4.14万亩,其中实物型1.37万亩,货币型2.77万亩,服务农户1.52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