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交接出现断档
正常情况下,进入8下旬以后,东北产陈玉米会大量涌入内地供应市场,加上湖北、河南等地会有大量的春玉米上市,市场会顺利地完成新陈玉米的交接,玉米价格的波动会比较平稳。但今年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国内各地春玉米上市量减少,加上东北产玉米难以大量运入国内众多销区市场,市场正常的运行规律被打乱,新陈玉米交接出现断档,玉米价格波动较大。
据了解,当前除东北地区以外,国内其他地区陈玉米数量有限,很多地方陈玉米已无货可供。东北地区虽然陈玉米库存庞大,但这些玉米绝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其供应市场的渠道是每周的竞价销售,考虑到需求企业参加竞价销售后还要办理玉米出库、运输等手续,东北产陈玉米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综合记者所掌握的市场情况来看,当前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陈玉米数量较少,市场供应偏紧,而东北地区和湖北、江苏等地由于政府正在进行国储陈玉米竞价销售,市场供应还可以保证。另外,政府在东北地区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购买国储陈玉米实行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当地市场需求的增长。
“往年8月中旬就有贸易商去湖北等地大量拉玉米了,今年到目前仍没有湖北新产玉米运过来。”河南省驻马店市粮油贸易商徐自力对记者介绍说,湖北等南方地区春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收获时间比河南等北方地区早20天左右,往年在河南等北方地区新产玉米尚未上市,以及陈玉米库存告罄之际,贸易商会从湖北等地大量运来春玉米供应市场。
徐自力说,今年湖北等地出现了干旱天气,加上湖北等地市场陈玉米也供应紧张,今年湖北等地产新玉米流入河南的不多,而且价格偏高。
陕西储备粮公司华县直属库业务主任胡银滨告诉记者,当地产陈玉米已基本无货,春玉米虽然收获上市了,但杂质大、籽粒小,很多玉米籽粒和黄豆大小差不多,上市数量也比往年减少很多。
陕西春玉米主要集中在关中东部地区。在今年春玉米生长期间,由于当地天气以高温少雨为主,这让春玉米产量受到损害。虽然减产幅度还不好确定,但从上市量来看,减产幅度不低。
“河南春玉米产量因旱受损不小,估计难以形成有效市场供应量。”崔瑞兵说,现在河南当地产陈玉米已无踪可寻,市场供应主要依靠东北产玉米和当地产春玉米,现在虽然部分地区春玉米已开始收获上市,如杞县等大蒜产区春玉米已进入集中收获期,但数量太小,加之东北产玉米输入量也比较有限,市场上明显出现了新陈玉米交接断档的格局。
和往年相比,河南今年新产春玉米数量小,价格高。据了解,杞县等地春玉米收购价已涨至1.31元/斤(水分17%—18%),大部分为蒜茬玉米,当地陈玉米成交价在1.38—1.39元/斤。记者在新郑县周边的数家饲料厂了解到,符合饲用的春玉米到厂价为1.42元/斤(水分14%)。
饲料企业用小麦替代玉米
目前,全国各地玉米价格普遍高于小麦200—400元/吨,过大的价差刺激饲料企业等纷纷调整原料配方,小麦替代玉米的数量出现了较快增长。
今年3月以来,受政府加大国储小麦竞价销售力度的影响,加之小麦市场需求一直低迷不振,小麦市场价格长时间在低位徘徊,6月以后虽然在玉米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有所反弹,但其上涨速度远远落后于玉米价格,玉米和小麦价差由3月初以前的-300元/吨迅速转变为200—400元/吨。
在当前玉米采购较为困难的背景下,再加上巨大的原料采购成本下调的驱使,饲料加工、养殖等企业用小麦替代玉米在所难免。生猪等家畜家禽自然也就过上了好日子,原来的粗茶淡饭也改为了细米白面。
期货日报记者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当前小麦与玉米价格联合上涨的迹象已经出现,市场各方对玉米价格过快上涨有可能引发农产品价格整体走高比较关注。
不过,由于新产玉米大量上市还需要20多天时间,进口美国玉米等因为转基因问题依然受限。虽然现在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较低,政府也在不断加大东北地区国储玉米,以及其他地区跨省移库玉米、库存进口玉米的竞价销售数量,但估计短期内玉米价格依然会居高不下,小麦替代玉米的态势难以改变。
近两周时间,受市场需求增加的刺激,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小麦价格已表现出较强的上涨欲望,如河北小麦价格已上涨到了1.30元/斤以上,河南北部地区小麦收购价格也由1.24—1.25元/斤上涨到了1.27—1.28元/斤。
山东省济宁市的部分小麦贸易商告诉记者,即使小麦价格上涨,但对饲料等企业而言,玉米和小麦的价差仍然比较大,用小麦替代玉米的动力依然很大。
在河南省新郑县的一些饲料企业记者发现,其收购小麦的积极性高于玉米,一些饲料企业用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0%,部分饲料企业生产的家禽饲料已经不再使用玉米了。
张智先认为,后期随着国储玉米等流入市场数量的增加,加上新产春玉米和早熟玉米逐渐上市,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偏紧的情况会有所好转,终端消费采购将变得谨慎,玉米市场价格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存在下滑的可能,届时小麦替代玉米的现象可能会减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