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2-16  浏览次数:530
导读: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深化农村改...

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坚实保障,是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对安徽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科学内涵,把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扎实做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一、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要紧扣农村改革这个主题,依法创新“三农”工作制度体系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必须突出农村改革这一主题,着力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农村改革和法治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一,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任务。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要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我省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兴力量和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加强对不同新型经营主体的分类扶持和规范,着力发展一批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社,引导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率先转化成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他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为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提供了法规依据。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按照“三权分置”、两个“适度”、一份“负面清单”的要求,科学把握土地流转方向,合理确定土地流转规模,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注意防范土地流转风险,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三是要加快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作为弱质产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加强社会化服务缺一不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等政策措施,继续强化公益性服务,重点发展经营性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建立政府组织与社会化组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各尽所长的服务体系。要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第二,围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法治框架内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通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

要积极稳妥推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好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三块地”问题,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一是要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安徽作为全国整省推进试点省,要坚持依法依规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严格执行《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坚守稳定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关系这条政策底线,注重总结试点经验,形成集成化、系统化的路径模式,并通过制度的形式予以定型。二是要探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牵扯主体多、利益影响深,必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稳步有序推进。要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统筹实施农村土地征收、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力求赢得更多的政策红利。三是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要在清理集体“三资”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实行集体成员按份分享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制度,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权能,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第三,围绕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在法治引领下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金融是农业农村经济的“血脉”。要以发展普惠金融为目标,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一是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是推动城乡金融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政策举措,对于增加农村地区信贷投放,缓解农村资金“失血”意义重大。要在继续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大力培育发展村镇银行的同时,着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强化县域信贷功能,推动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持续提高县域存贷比,提高商业金融服务“三农”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壮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模。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中央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新的重大政策导向。要适时制定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管理办法,通过立法明确主管部门,制定操作规范,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外部监督,确保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农业保险是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要研究改进农业保险扶持政策,提高粮食主产区新型经营主体从事种植业的保额标准,加大对特色农业保险奖补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着力增强新型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