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田园城市”扮靓关中大地

“田园城市”扮靓关中大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1-04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297
导读:隆冬的关中平原日暖风寒,如果不是外出务工,此时的陕西农家已进入农闲时节了。然而,泾阳县唐李村村民李建军却身着工装在泾河新...

隆冬的关中平原日暖风寒,如果不是外出务工,此时的陕西农家已进入农闲时节了。然而,泾阳县唐李村村民李建军却身着工装在泾河新城农业发展公司的智能化冰草温室里忙着测湿度、调温度。2014年4月,李建军与20多位村民成了温室管护工。从关中农民到企业员工,李建军的变化或许正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老关中的缩影。

李建军所在的泾阳县深处关中腹地,如今是国家级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范围。在一片农耕沃土上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要打破以往城镇化过程中的‘二元’分割,让农业和农民自然融入到新型城镇化之中。”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益民认为,融合不是城市兼并农村,工业替代农业,而是共存共生。

打开泾河新城的规划图,总计14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开发面积仅有18%。如此低的开发比率不仅彰显着新城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倒逼出开发建设者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以人为本,复合承载,三产联动,城乡融合。

在泾河新城,现代农业已不仅仅是第一产业的内涵和概念。在秦龙现代生态智能创意农业园,不仅有农业科研和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加工业,同时还有观光体验农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业耦合,土地集约化的优势迅速裂变。在蔬果园上班的农民汲娟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自己在企业上班,除了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每年还能拿到几千元的流转收入。目前,泾河新城已引入20多个都市农业项目,面积达9万余亩。

为保障农民权益,泾河新城在户籍改革、社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将16岁以上的被征地人员全部纳入保险范围;转户居民子女享受与城镇学生同等待遇;搭建农民培训和就业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泾河新城已完成4个镇61个行政村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近7000名失地农民完成了户籍转换,2000余名60岁以上失地农民领到了社会养老保险卡,近万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经过3年的努力,泾河新城采取“产业主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将过去农村一户一块的宅基地形式变为“重点示范镇、风情小镇、产业小镇、新型农庄、田园宜居小镇、丝路田园小镇、文化旅游小镇、新农村”的点缀布局,活力与诗意已然清晰地跃动在古老的关中大地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