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的叠加效应
湖北省“三万”活动中一项项实打实的惠民举措,获益的是农民群众,改善的是干群关系、党群关系,锻炼的是干部队伍,赢得的是民心,凝聚的是发展的力量。
读懂群众的期待,回应百姓的诉求,温暖就送到了群众的心坎里。每一轮“三万”活动进展如何,效果怎么样,农民群众看在眼里,印在心上。黄石市农民自编顺口溜来表达喜悦之情:“三万”活动以来,农村处处忙。网格连千家,办事不去乡。宗祠变礼堂,广场夜夜亮。垃圾有人扫,告别遍地脏。大家齐动手,绿我好家乡。村村通客车,户户奔小康。
塘挖好了,路好走了,水净化了,办事便捷了,客车通到村头了,村民收入增加了……“三万”活动开展5年来,湖北的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群众生活正在富起来,生态环境正在美起来。变化,点点滴滴,却日渐明显、持久、深刻。一项项惠民之举、一件件利民实事,犹如涓涓溪流滋润百姓的心田。
实践证明,从实际出发、眼睛向下,由实情入手、俯身基层,就能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就能为百姓解决最现实的问题,群众工作就可以与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同频共振。
到难点较多的基层去,到矛盾突出的一线去,一身泥、一身土,和人民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三万”活动既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锻炼干部基层工作经验、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全省党员干部在一次次上山下田,与村民接触中,被感动着,被磨练着。“三万”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敢于作为、善于作为,他们坐在炕头和群众谈心,蹲在田间了解群众诉求,说群众想听的话,做群众盼做的事,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与农民走得越勤,他们的心离我们就越近;把农民的事当自己的事,他们才会拿我们当自己人。5年来,“三万”活动效果已经开始凸显。在一次次的走访和交流中,在一件件实事的办理过程中,干群之间曾一度疏远生硬的关系,正在变得融洽,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不断得到加强。
得民心者得民助,得民助则事易成。“三万”活动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发展改善生活的积极性。各地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塘要扩,沟要疏,路要宽,农民让出自己的土地;坡要护,农民搬来自家的木头;筹集资金,有的农户卖猪卖鸡蛋捐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在记者采访期间,不少干部都表示,现在做群众工作,比前几年要容易多了,群众对干部的工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理解。群众工作就像一盘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盘棋走好了,就赢得农民的信任、群众的支持,开展其他工作就顺当得多。
更为难得的是,“三万”活动成为村民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话题。今年“三万”活动给农民干点啥?这成为村民经常向干部提的问题。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三万”活动在群众的新期待中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一棵树,不可能一夜之间将根系深入大地;一间房,也不可能一夕之间就夯起坚实的地基。“三万”活动这项固本强基的民心工程也一样,一步到位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它需要湖北全体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打基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抓落实。群众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三万”活动也要一轮接一轮开展下去。
今年1月16日,湖北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暨第六轮“三万”活动电视电话动员会,明确今年全省“三万”活动要紧扣“积极培育主导产业”这一活动主题,聚焦“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当前,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湖北“三万”活动回应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工作主线。据了解,湖北省、市、县的驻村工作队,已经进驻到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4821个贫困村,将连续5年开展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和“三万”活动工作。参照省驻农村工作队组成机制,各地各级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及工作专班,形成省、市、县三级工作队覆盖贫困村的工作机制。围绕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三万”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群众工作创新实践的脚步不会停止,发展的成果将让广大农民分享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