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李昌平先生
5月11日,2013第二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在主题为从小农竞争农业到大农竞争农业提供服务的机遇篇中,来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李昌平先生发表了题为《与小农共赢——龙头企业的选择》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昌平:
我要介绍一个概念叫中国拐点,这是我自己发明的一个词儿,对应刘易斯拐点的。我认为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当一般性的制造业从亚洲的四小龙转移到中国沿海以后,全球的一般性制造业出现了中国拐点,这个中国拐点就是全球在亚洲四小龙搞制造业的时候,是几亿人搞制造业,几十亿人消费制造业,等到咱们中国搞制造业的时候,全球的制造业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逆转,由几亿人搞制造业,几十亿人消费制造业,变成了几十亿人搞制造业,只有发达国家的几亿人消费制造业。这就有点儿像中国一样的,9亿、10亿农民搞农业,3、4亿的城市人消费农业,你就发现农民永远都挣不到钱。
所以今天全球的,印度来制造业、中国来制造业,制造业是过剩的,制造业挣不到钱,也正是因为中国拐点出现了以后,制造业的中国拐点出现了以后,带来了一系列的中国拐点,中国是卖什么什么便宜,中国买什么什么东西都贵。制造业不挣钱,在亚洲四小龙之前的国家和地区搞指导也的时候,100块钱的GDP能够转化为国民收入70块,等到咱们中国人搞制造业的时候,100块钱的GDP转化为国民收入的30块。在亚洲四小龙之前,我八十年代学经济学,九十年代学经济学,我的老师跟我讲,我们只有通过工业化学亚洲四小龙,人均GDP4500美元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像美国一样,解决农民的问题,我们全国的农业人口就能降到5%。
可是经过这几十年,我发现我老师骗我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人均GDP5000多美元,我们的农民从改革开放初期的7亿农民,到今天有户籍的农民人口9.4亿,我们增加了2亿农民,我们所设想的说,我们只要学亚洲四小龙就可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我们就可以解决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可是没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因为制造业是过剩的,他们的农民进入制造业的时候,他几年以后就会变成市民,我们做不到。所以中国拐点出现了以后,我们怎么去思考中国的城乡关系,怎么去思考中国农民的未来,怎么去思考中国未来的农业,以及未来的城市化还是城镇化。
所以小农我认为在中国会长期存在,消灭小农有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像2008年的那种经济危机出现,以后大量的农民返回农村,这种情况还会多次反复。所以未来的城镇化、农民的共同体,专业化的农民将成为中国特色的主要特征。
我认为在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并存的背景下,我们要搞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明确它的趋势,我认为未来中国的30年,如果依然保持7%的速度增长,30年以后的城镇及城镇以下,依然会生活6亿农业和农业的人口,所以10%的村庄我认为会进入城市,60%的村庄会出现空心化,30%的村庄会成为中心村或者说小城镇。那么30%的村庄他们要实现整个村庄的农业和农村的服务业化,60%的村庄他们会实行机械化的大农业或者说是有特色化、产业化的特色产品的农业。这样我们未来的资本要进入农业要遵循一些原则,最大的原则就是与小农共赢,而不是要消灭小农,我们要做小农做不了的事情,做小农不愿意做的事情,做长期性、开拓性的、基础性的、前瞻性的领域的一些事情,要为小农提供服务,要服务服务再服务,千万不要跟小农竞争生产领域的东西,要帮助小农自主地退出农村。
我今天听了黄市长的很多报告以后,我觉得重庆的很多东西还是要帮助农民自主地退出农村,这里面有一个东西是自主退出,而不是你逼着他。要帮助小农的组织化,要与小农的组织结成伙伴,而不是要故意把小农搞散。那我觉得资本与小农共赢有一些选择,你和小农的共同体合作,实现农业、农村的服务业化,你和小农的共同体合作,建立三生共赢的生态养老村,三生共赢就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我认为中国未来的养老村有很大的前途,既可以解决中国未来的养老问题,又可以解决农业和农民的就业问题,我们很多人到城市里面养老成本会很高,可是你把村庄建美,你可以让城里的人在养老村里面养老,这个成本低、效益高,农业的问题、农民的问题也解决了。
那么我们现在也在做这个事情,你要和小农的共同体,要搞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化的生产,进行产业化的经营,你要与小农的生产合作社和城市居民的消费合作社,将来城市的小区里面,一定有消费合作社,要形成联盟,要协作建设产销一体化的城乡联盟。我觉得未来一定会形成一种食物自主化的食物安全的运动,就是我的食物我做主,一定会兴起这种运动,要主导全产业链的各个主题之间的互为服务,而不是你要主导全产业链化。将来的农业是有分工的,互相之间是互为服务的,资本进入农业我觉得未来要避免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你和小农去竞争,专家搞养殖,你不要这么搞,你占有农民的土地去搞基地,把农民变成工人消灭小农,这个可能会有问题。你搞全产业链的垄断经营,这个肯定会有问题,你要搞全产业链的互为服务,你要主导这个服务,你依赖行政手段搞什么补贴优惠政策,你来形成一个龙头企业的老大,我看今天中国的龙头企业90%左右的离开了政府的补贴立马就死,这样的龙头企业没有生命力的。高投入地搞什么有机农业、装备农业我觉得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