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农民“被上楼”存隐忧 新农村建设杜绝一刀切

农民“被上楼”存隐忧 新农村建设杜绝一刀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6-28  来源:中国广播网  浏览次数:456
导读: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一些地区强拆强建、强迫农民住高楼。农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改变,各种生活成本骤增,农具无处堆放,家禽无处饲养,农作物无处种植。“被上楼”,让农民们苦不堪言。

2011年初,安徽省五河县小圩镇薛集村统一规划,建起了390多栋新宅,2011年年底,整个新农村建设基本完工,村民的旧房子被拆除,纷纷住进了新居。小圩镇薛集村村民马大爷说,国家下发的拆迁补偿款被抵做购房款,房屋总价款是129225元整,650一平方,一栋就是12万9千,225一套。

搬新房子了,村民们自然都很高兴,可马大爷说,搬进去不到半年,村民们就发现,这些房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圩镇薛集村村民马大爷:“首先发现房顶漏水,漏得就跟画地图一样,墙有裂缝,窗户有斜裂,有横裂。”

全村基本上所有的房子都出现了屋顶漏水的情况,墙壁屋角还出现了裂缝,村民们怀疑,造房子的时候偷工减料,造成了地基下沉。村民小马:“连这个主承重的钢筋都用的细,然后房子下沉。”

随后记者来到了负责新农村建设工程招标的小圩镇镇政府,见到了镇长白洛阳:“与原来反映的质量问题,我们都按照质监局的要求让开发商整改了,如果继续有问题,我们可以继续叫他们整改。”

记者:当时的承建商是怎么招上来的?

白洛阳:“就是采用议标形式,就是来报名,然后稍微议一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为什么薛集村的新农村建设没有进行招投标呢?镇长白洛阳是这样解释的:“当时的情况是,我来的时候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漂亮的新房子不仅没有让村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反而给大家增添了新的烦恼。目前,记者已经将薛集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反映给了五河县住建局,住建局表示会进行调查。

薛集村村民遇到了房屋质量问题,而在内蒙古扎兰屯市中和镇福泉村三组,这里的村民们也正在眼瞅着建好的新楼房发愁。长期以来,福泉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为改造三组的贫穷面貌,当地决定,将剩下的20多户居民迁出,改建新的别墅。内蒙古扎兰屯市中和镇福泉村村民朱保全介绍说,在建房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村里占了耕地和林地之后,大伙儿不仅没能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朱保全:“在征地补偿方面还吃了大亏。正好国家有这么个政策,他要来了这么个项目,也算是好事,但是他这里面涉及到占地问题,占的耕地和林地,都是我们三组的地,占地实际是一亩给了2000块钱,国家标准是25一平方,但是他不给那么多,他说这个是村里个人占地和国家沾不上边,说给你这些都是从哪挤出来的钱,老难了。”

根据国家征地补偿标准,按照一亩等于666.67平方米计算,每亩地应该补偿16000多元,而实际上村民们只拿到了补偿款的八分之一。对此,扎兰屯市中和镇副镇长尹茂海并没有否认:“这个补偿按照国家标准是一万六千多,但是我们这个首先是跟村民协商好了,其实作为三组我们没有过多的钱拿出来给你作为补偿,第二呢,那个地,我说了很多次,他薄,他种的产出非常少,村里还有一些机动地跟她置换一些,然后补偿一亩地就是2000块钱,实在太多的钱拿不出来。”

除了补偿款少,村民们发现,住别墅也有新问题。以福泉村第三村民小组为例,这里的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钱,而一旦住进这样的房子,原来能给他们带来收益的庭院经济会受到很大限制,生活成本将显著提高,内蒙古扎兰屯市中和镇福泉村村民孙吉良:“不允许我们养鹅猪,这地方没地方养,养不来就不养了,挺大压力的,农民攒不了多少钱,就靠那几亩地,不养殖,也没有额外的收入,农民攒点钱挺难的,水费、电费、取暖费各项费用都挺多,以后的取暖费都成问题,这一冬天得好几千块如果盖一个民房就用不了这么多的费用。”

自从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等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执行当中,有很多的农村地区,将新农村建设简单的理解为新村建设,而又把新村的建设理解成拆农民的房子让农民上楼。于是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被上楼”的现象,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那么现在我们把这个村落形态变换以后,让农民上楼以后首先出现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他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农民这个农具往哪放啊,这个家里边像养点鸡、猪这个家禽家畜我们没地方养。生产的粮食没地方晒。那么有的呢甚至是把几个村子拆起来并到一起,离土地很远那么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在朱启臻看来,农民在农村生活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去成本化。农家院落不仅是农民的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他们的生产空间。在院落里面农民可以种菜、种果树,可以养家禽家畜,是他们重要的收入补充和生活来源,盲目上楼,会带来生产和生活成本的增加。朱启臻:“他吃水不怎么花钱,吃菜不花钱,其它的费用是很少的,基本上不用花钱就可以生存的。这样一种传统生活方式。那么上楼以后所有成本都要增加,自然水的成本要增加了,那么取暖过去可能烧点柴就行,现在在楼上怎么烧柴?取暖费就要增加,这个用电费要增加,这个种种的费用我们说包括这个燃气的费用都要增加。那么就增加了农民的这个支付。有的地方他可能是免这个物业费、免这个什么什么费用免三年,由这个老板支付三年,那么三年之后怎么办,那么现在有些搬入这个楼房的农民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把柴火开始往这个楼上搬用来取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