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集约化,农户集中居住,联户沼气显示生命力
提起沼气,大部分人更多了解的是户用沼气。目前,我国农村沼气用户4169.7万户,其中户用沼气3997万多户。
联户沼气与户用沼气相比,有何优势?河北省新能源办公室主任王香雪介绍,在河北,一般户用沼气一年中有3个多月因气温较低而不能正常使用,而大型联户沼气不受气温影响,常年能稳定供气;而且,联户沼气采取商业化运营、企业化维护管理,更好解决了后续管护服务问题。“可以说,秸秆联户沼气集公益性、环保性和节能减排多种功能于一体,更符合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近些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养殖集约化发展加速,再加上越来越多农户集中居住,在这种新形势下,河北户用沼气的需求和实际使用量正急剧减少。10年前河北适宜户用沼气的农户共计900万户,而目前仅有100万户。
“新形势对于集中供气影响不大,秸秆联户沼气工程显得更有生命力。”王香雪告诉记者,联户沼气工程是一种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集中供气技术,以村为单元,建设厌氧消化装置、储气设备,再通过管网把沼气输送到农户家中。
从2006年开始,河北省率先在全国推行秸秆联户沼气,截至目前共立项建设33处,献县小屯村是其中之一。全部建成后,能年消耗秸秆12万吨,节约标煤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二氧化硫331吨。
大马拉小车,经营效益差,推广面临不少障碍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秸秆联户沼气工程给村民生活带来实惠、方便、洁净之“喜”的同时,在运营管理中暴露出的实际问题,也使得沼气站投资者、管理者面临着经营亏损、技术不成熟之“忧”。
小屯村秸秆联户沼气站站长张秀来告诉记者,沼气站可日产沼气2000立方米,满足3000户居民生活用气,目前最大供气需求只有500立方米左右,最低时仅100多立方米。
“目前只有住在新民居的村民可以使用沼气,并且这其中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的还不少。”张秀来坦言,沼气站是企业投资,目前面临不小的运营成本压力。“我们正在积极拓展用户数量,包括联系村里的养老院、寄宿制中学等。”
望都柳陀村的状况更加不乐观,按照刘怀清的计算,沼气站每年亏损约20万元。“赔本干着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除了供气站建设规模大,实际用气量少,“大马拉小车”导致沼气站运营效益差之外,河北省新能源办公室的调研报告显示,村集体或企业前期建设投入高也是主要原因。联户沼气站前期投入中,中央补助仅占总投资的30%,剩余70%来自地方配套和自筹资金,但由于政府支持资金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导致村集体或企业建设投资成本加大。此外,联户沼气站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沼渣、沼液等没得到开发利用也是一重要原因。柳陀村沼气站负责人王计斌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固液分离机,每天排出近4吨的沼渣、沼液白白浪费。
王计斌补充介绍,由于生产技术不过硬,缺少人才,按照设计要求3公斤秸秆出一方沼气,实际操作中却需要8公斤;由于缺乏技术监测,地下管道存在漏气现象;没有大型发电机等配套设施做保障,停电时不能全天候供气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联户沼气在推广中面临的障碍。
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同步实现经济、社会效益
“如何破解秸秆联户沼气工程建设推广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同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好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一直是我们在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王香雪说。
对此,河北省新能源办公室建议,国家提高对联户沼气工程的补助标准,同时增加使用环节的补贴,既前期投入,又扶持后期运营。整合部门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包括将联户沼气工程纳入用地规划,优先安排;在农村新建住宅中配套建设联户沼气工程;参照农机补贴,将联户沼气所需沼气提纯、压缩设备、发电机、固液分离机、沼肥加工设备等纳入补贴目录。
科技创新是联户沼气健康发展的强力支撑,王香雪建议,国家支持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和设备制造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更好解决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围绕联户工程逐步由以农户炊事为主向炊事、采暖和高质利用转变,推进净化压缩设备、沼气发电机、固液分离机等装备制造及连续发酵工艺、增温保温措施的标准化建设。
联户沼气如何成“福气”?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