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卖出肉价的有机蔬菜真的有机吗?

卖出肉价的有机蔬菜真的有机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9-09  来源:都市快报   浏览次数:570

蔬菜有不有机

不由管理部门说了算

很多人会想当然认为,“菜篮子”的事肯定全归农业、质监、工商部门管,但有机蔬菜特殊——到底是不是有机?不是这些部门说了算。

蔬菜要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这个底线,根据《农产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查处。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工商部门负责对其包装、标志等进行监督和抽检。在这两方面,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在监管上一样。最大的不同是:无公害和绿色蔬菜是由农业部倡导的,属

于官方认证;而有机蔬菜属于优质农产品,究竟是不是,要由第三方机构对其认证。

目前,这样的有机蔬菜认证机构全国有21家,由国家认监委批准,他们定期向认监委递交报告,接受其对认证活动和结果的抽查和监督,到下面,由地方质监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所辖区域内有机产品认证活动实施监管。

所以,假如杭州的张老板找到一块地、山清水秀,要做有机黄瓜,他首先做的是付费找认证机构,每年、每批次都检测合格,他的黄瓜才能贴上有机的标签。

那么,有机蔬菜的认证机构既是裁判员,又是受益方,关系就微妙了。《好奇实验室》调查中发现:相同面积的土地,不同的认证机构,认证费也不同。

杭州市质监局合格评定监督管理处主任科员赵一立说,杭州对认证公司的监管,用“检查一家企业,追溯一家认证机构,净化一片区域”的方法,虽有成效,但困难很大。

首先,这21家认证机构,业务范围是没有区域限制的。也就是说,张老板可以不找浙江的认证公司,而是找了家北京的。那样监管工作就很难了。

“另外,认证监管工作专业性很强,它需要既懂蔬菜种植,又熟悉认证规则的专业人员,而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赵一立说。

每样有机蔬菜都认证不可能?

有机标志是漏贴还是以次充好?

有机蔬菜的销售,主要有两条路子——

一是进大超市,种植基地通过与超市合作,以订单农业的形式,为超市提供货源;二是网络销售,也就是“宅配送”的模式,消费者先是网络下单,付款后,商家挨家挨户上门配送。

不论哪种途径,消费者光靠眼睛辨真伪是不可能的,能倚仗的只有包装上的认证标志。

《好奇实验室》从杭州世纪联华超市施家桥店,随机购买了一批浙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有机蔬菜,发现“有机彩椒”和“有机胡萝卜”并没贴有机认证标志。公司的工作人员解释,因为蔬菜在货架上会受潮,标签容易脱落,也可能是贴错了地方,或者漏贴了。

但《好奇实验室》发现,“漏贴标签”并不只有这一家,从网上买来一份有机蔬菜套餐,拆箱发现,没有一个品种贴了认证标志。到底是漏贴,还是以次充好?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样说:“我们也遇到的,挨家挨户配送的蔬菜,茄子、西红柿、黄瓜等主要品种都是申请认证的,可能也会附带一些香葱或香菜,像这些就没有认证了,这也是为了品种更丰富一些。”

杭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要想做到每个产品都有机认证是不可能的,一是认证费太贵;另外是认证时间太长,存在时间差,“西红柿已经成熟、销售了,但认证还没有通过。”

此外,《好奇实验室》记者实地去了福建某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看到的情况也让人吃惊——

按照认证要求,有机农场应远离城区、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但在这片1000亩、种植茄子、黄瓜等8个品种的有机蔬菜农场附近,生活垃圾堆成了一个小山包。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垃圾是从镇区运来的,而且在这块农场认证前就已经开始倾倒了,“一天倒两次,每次都是满满的一拖拉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