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强现实、弱预期”局面。一方面,玉米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并未改变,贸易商惜售情绪依然较高,对现货价格形成较强支撑。另一方面,中储粮进口玉米持续投放以及小麦饲用替代,减缓了玉米价格上涨速度,市场对未来新粮上市后玉米价格的预期较弱。
截至7月31日,吉林长春玉米出库价格、山东潍坊深加工企业玉米采购价分别为2240元/吨、2500元/吨,分别较7月中旬上涨10元/吨、60元/吨;广州玉米到港价为2430元/吨,下跌10元/吨。
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偏紧局面并未改变
市场进入传统青黄不接时期,产区玉米余量同比明显偏少,贸易商惜售情绪增强,市场有效流通减少。7月份山东深加工企业晨间到车数量呈现持续下降态势,部分加工企业选择提价采购吸引粮源。另外,也有加工企业提前建立库存后停止采购,对新粮上市前的市场采取观望态度。据悉,目前南方及新疆等地春玉米开始零星上市,但初期数量有限,短期内难以显著缓解供应压力。所以,目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底部支撑依然较强。
政策性投放或抑制,玉米价格过快上涨
自7月1日开始,中储粮每周投放两次进口玉米,成交率从最初的97%持续下降,至7月末稳定在28%左右,可见市场购买热情明显下降。政策性投放有效抑制了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快速上涨的趋势,引导价格运行在理性区间,国内玉米期、现货价格均出现止涨回落态势。目前,每周投放量已经由7月中上旬的60万吨左右下降至7月末的38万吨左右,玉米市场价格在小幅回落后呈现持续小幅震荡走势。
生猪产能预期下降,限制玉米价格涨幅
日前中央财经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叠加农业农村部召开生猪生产调度会提出去产能、降体重、控投机等方面的要求,市场解读会议内容的实施或对落后生猪产能形成抑制,可能减少玉米饲用需求。这也是前期国内期货市场各板块轮番上行、玉米价格却震荡偏弱的原因之一。7月末大商所玉米期货11月合约价格低于9月合约近60元/吨,说明市场对后市尤其是新粮上市后的玉米价格预期较弱。
综合来看,8月份正值新季玉米上市前的青黄不接期,叠加汛期天气因素的不确定性,市场供应趋紧压力不减。但进口玉米持续投放以及小麦饲用替代,或对玉米市场形成有效补充。
结合以往同期价格走势,玉米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窄幅回调行情,但不排除极端天气导致减产预期、支撑价格阶段性偏强运行的可能。另外还应重点关注8月份中美互降关税90天时间节点过后关税政策变化对玉米价格预期的影响。